[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4131.9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5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培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6;B01D53/50;C01C1/24;C05C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何燕明 |
地址: | 64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塔 尾气 氨水 工业窑炉 尾气回收 储液池 脱硫 催化还原反应 脱硝催化剂 引流 还原反应 通入空气 除尘器 进入管 进水管 冷凝器 排出管 排气管 除尘 脱氮 气管 沉淀 对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对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具体包括:1)将工业窑炉中排出的尾气通入除尘器内;2)步骤1)中排出的尾气通入冷凝器进行降温;步骤B.对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具体包括:3)把上述步骤A中排出的尾气通入氨水反应塔内;氨水反应塔的上部设置有排气管,中部设置有对称的气体进入管和进水管,下部设置有溶液排出管;4)在氨水反应塔内通入空气;5)将氨水反应塔内的溶液引流至储液池;在储液池内沉淀并结晶;步骤C.对脱硫后的尾气进行脱氮处理,具体包括:6)将上述步骤3)中排气管中排出的气体通入催化还原反应罐内;7)在还原反应罐内通入脱硝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窑炉生产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窑炉是通过燃烧燃料提供热量,使产品完成一定温度曲线、气氛曲线、压力曲线偶合加工的设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虽然工艺窑炉的热利用效率提高,但依然存在燃烧不充分和有害尾气的产生,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这些尾气排至大气中污染了空气,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由于化学物质随着雨水的降尘,伤害地面农作物,破坏了土壤和生态环境。
为了减少工业窑炉的尾气排放,通常采用化学催化方法或者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尾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一方面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另一方面也回收了尾气中的有用物质以再利用,目前窑炉尾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湿式方法和干式方法,如湿法脱硫,通过吸收液去除SO2的方法,干发脱硫则不经过液体介质进行脱硫脱硝,湿法尾气处理有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钙纳双碱法脱硫、湿式氨法脱硫、湿式FGD加金属鳌合剂法脱硫脱硝、氯酸氧化法脱硫脱硝,干式处理方法有催化剂脱硝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但是,上述工业窑炉尾气处理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如干式处理方法产物主要为氮气,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引入其他气体,容易进一步形成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形成了二次污染,如湿式方法中的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需要设备场地庞大,而且存在堵塞管路等情况,并且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以解决目前工业用窑炉尾气处理中存在的产物存在二次污染气体,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以及产物不能回收利用的问题。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能够把工业窑炉排出的尾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转化为能够回收利用的废料硫酸铵,同时除去烟尘,且工艺过程不复杂,回收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业窑炉尾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业窑炉中排出的尾气通入除尘器内;所述除尘器采用湿式除尘器;
2)步骤1)中排出的尾气通入冷凝器进行降温;
步骤B.对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把上述步骤A中排出的尾气通入氨水反应塔内;所述氨水反应塔的上部设置有排气管,中部设置有对称的气体进入管和进水管,下部设置有溶液排出管;
4)在所述氨水反应塔内通入空气;
5)将氨水反应塔内的溶液引流至储液池;在所述储液池内沉淀并结晶;
步骤C.对脱硫后的尾气进行脱氮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6)将上述步骤3)中排气管中排出的其他通入催化还原反应罐内;
7)在还原反应罐内通入脱硝催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除尘器为旋风式除尘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降温后的尾气温度为18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4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