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再生旋转设备轴承润滑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0411.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4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綦联声;李富起;冯明山;于华礼;葛世东;张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旗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C10N30/06;C10N50/10;C10N4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再生 旋转 设备 轴承 润滑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再生旋转设备轴承润滑脂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轴承每运行一定时间后,向轴承中在线添加润滑脂再生液,所述润滑脂再生液是由90~99wt%基础油与1~5wt%稠化剂及0~5wt%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与稠化剂的物质选择同待维护轴承所用的原生润滑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轴承中的润滑脂能实现在线再生,不仅可使再生后的润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保证了轴承的后期运行性能,而且延长了原有润滑脂的使用寿命,明显节约了能耗和避免了环境污染,尤其是,所述的润滑脂再生液的流动性好,可实现定期自动在线加注,因而还可有效避免人工维护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在线再生旋转设备轴承润滑脂的方法,属于轴承维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轴承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轴承在持续高速旋转时,会因摩擦产生局部热变形,从而加速零件表面的磨损导致运转误差增大致使发生转轴报废。因此,为保证轴承安全可靠运转,避免轴承表面形成点蚀而造成失效,就要求对轴承进行良好润滑,因良好的润滑会对轴承的疲劳寿命和摩擦、磨损、温度、振动等有显著改善作用,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目前,为了保证轴承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需要在轴承运行每隔一定时间(标准规定为1500~2500小时)对轴承添加原生润滑脂进行定期维护。
由于目前轴承用原生润滑脂是由65~85wt%基础油与10~30wt%稠化剂及5~10wt%添加剂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形成,在轴承高速运转发热后,形成原生润滑脂的物质组分会发生受热损耗,而形成原生润滑脂的各物质组分因受热损耗的程度并不等同,因此导致现有添加原生润滑脂的维护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在添加原生润滑脂后,将会导致轴承中的润滑脂体系存在比例失调,已不符合原生润滑脂的适宜配比,致使维护后的润滑脂体系的润滑效果并不能得到明显提高,反而影响轴承后期的运行性能;
2)由于原生润滑脂的流动性小,在定期维护时,需要停机进行原生润滑脂的添加操作,不仅维护不方便,而且导致停机影响生产的问题;
3)由于定期添加原生润滑脂的维护方式,反而加速了轴承中润滑脂的报废,致使润滑脂资源的大量浪费,使企业维护成本增高和产生了环保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线再生旋转设备轴承润滑脂的方法,以避免现有定期添加原生润滑脂的维护方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线再生旋转设备轴承润滑脂的方法,是在轴承每运行一定时间后,向轴承中在线添加润滑脂再生液,所述润滑脂再生液是由90~99wt%基础油与1~5wt%稠化剂及0~5wt%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与稠化剂的物质选择同待维护轴承所用的原生润滑脂。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润滑脂再生液是由95~99wt%基础油与1~5wt%稠化剂及0~3wt%添加剂组成。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添加剂为抗氧剂、极压剂、抗磨剂、防锈剂、防腐剂、增粘剂、拉丝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一种优选方案,在轴承每运行1500~2500小时,向轴承中在线添加润滑脂再生液。
一种优选方案,每次添加润滑脂再生液的体积为轴承额定润滑脂容量的1~10%。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润滑脂再生液是通过自动注油装置在线添加。
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自动注油装置设置在轴承外端盖的顶部,在轴承外端盖的内侧面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自动注油装置的出油口相连通。
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注油装置含有定时启动模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旗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旗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0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