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7603.X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梅桂林;文志凌;胡勇;马子超;孙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2 | 分类号: | B21C37/02;B21B1/46;B23P23/04;C22F1/08;C21D9/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铜带 热处理工艺 冷轧 热处理技术领域 退火 轧制 二次清洗 二次退火 拉弯矫直 维氏硬度 铣削加工 一次清洗 一次退火 熔炼 抗折弯 气垫炉 粗轧 分切 精轧 拉铸 切边 折弯 热轧 清洗 交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属于有色金属铜轧制及热处理技术领域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熔炼拉铸→(2)热轧→(3)铣削加工→(4)粗轧→(5)切边→(6)一次退火→(7)一次清洗→(8)中轧→(9)二次退火→(10)二次清洗→(11)精轧→(12)气垫炉退火清洗→(13)拉弯矫直→(14)分切交付。本发明用于改善极耳铜带的抗折弯性能,制得的成品维氏硬度为50‑55HV,折弯次数≥7,满足本发明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铜轧制及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商品化的可充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由于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高,可充且无污染,具备当前电池工业发展的三大特点,因此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有较快的增长,我国也在大力开展锂电池的技术研究。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分正负极,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作为锂电池的核心部件,其制造原料高性能铜带的质量直接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散热等,间接关系到手机、笔记本和新能源汽车等设备的运行安全。
极耳金属导电基体的镀镍铜带材料在电池装配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多次的弯折,折弯次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企业对其抗折弯次数分别作了内部规定,受到传统生产工艺的轧制工艺和退火工艺的限制,行业内折弯次数在3次左右较为普遍。
本企业要求铜带的维氏硬度HV50-55,折弯次数≥7,如果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将导致材料成品硬度指标过高或者不稳定,无法通过折弯性能测试。
中国专利号ZL 104357771 B,授权公告日2017年02月2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改善铝镁合金折弯性能的冷轧热处理工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改善铝镁合金折弯性能的冷轧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材料轧制及热处理技术领域,用于改善铝镁合金的折弯性能。该申请案的技术方案为:铝镁合金原料经熔炼获得合金液,合金液经精炼、除气、扒渣、过滤后直接高速连续铸造、热连轧制成板带坯料,板带坯料再经冷轧、中间退火、精轧、成品退火制成铝镁合金板带材成品。所述冷轧具体为:将板带坯料经三道次冷轧轧至厚度为1.3mm的板带材,保证每道次压下量在30±5%;所述中间退火采用均匀化退火方式,具体为:将冷轧后所得板带材于480℃-510℃条件下保温8-10小时,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所述精轧具体为:将经过中间退火处理的板带材直接轧至厚1.1mm;所述成品退火具体为:将精轧后的板带材于170-190℃条件下保温2-3小时,然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该申请案提高了铝镁合金板材成品的折弯性能,但是该申请案只对铝镁合金起作用,不能应用在铜带的生产工艺上。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铜带的抗折弯性能,实现优质极耳铜带的国产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目的是克服极耳铜带按照现有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时,成品硬度指标过高或者不稳定,无法通过折弯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性能均匀且符合本发明要求的极耳铜带。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极耳铜带的冷轧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熔炼拉铸:采用纯度>99.9%的阴极电解铜作为原料,控制杂质磷含量≤0.003%,通过搅拌、捞渣、成分检验合格后,调整熔化铜水温度至1180℃-1200℃,进行拉铸,得到260mm厚的铸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7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铝型材AB面同时挤出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钨合金板材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