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铜炉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6132.0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4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鲁传冬;刘福天;何晟;孙红刚;马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22 | 分类号: | B22D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夹式 紫铜炉 水箱 蝶阀 拉铸 蜗轮 稳压控制系统 自来水管路 气动蝶阀 对设备 电磁流量计 紫铜 补水管路 参数要求 进水通道 循环系统 智能检测 铸锭加工 供水 炉台 变频泵 分水包 连接管 现场水 补水 管件 软性 铸锭 连通 自来水 增设 | ||
一种紫铜炉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涉及紫铜炉铸锭加工技术领域。水箱配有两个进水通道,分别为自来水管路、补水管路;自来水管路中的自来水依次经过蜗轮对夹式蝶阀、气动蝶阀进入水箱中;补水来自现场水处理浊循环系统,分两部分流向,一是依次经过蜗轮对夹式蝶阀、Y型过滤器和气动蝶阀进入水箱,再由水箱依次经过蜗轮对夹式蝶阀、软性连接管等向紫铜炉的分水包,对设备供水;二是通过蜗轮对夹式蝶阀与Y型过滤器连通对设备供水。本发明通过增设变频泵、电磁流量计等智能检测元件和管件,控制紫铜拉铸水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工艺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参数要求。同时不影响其它炉台的用水,提升铸锭的拉铸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铜炉铸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紫铜炉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铸锭加工过程中,冷却速度是指铸锭的降温速度,又称冷却强度,用单位时间内下降的温度来表示。在实际生产中,这个变量不好控制,因此生产现场多采用冷却水压或冷却水流量作为冷却速度的度量。
在直接水冷半连续铸造时,随着冷却强度的增加,铸锭结晶速度提高,熔体中溶质元素来不及扩散,过冷度增加,晶核增多,因而所得晶粒细小;同时,过渡带尺寸缩小,铸锭致密度提高,减小了疏松倾向。冷却强度过大会引起注定中的温度梯度增大,如果注定内部各处不能同步收缩,则热应力值也相应提高,因此,铸锭裂纹倾向性增大。
在缺少准确量化冷却水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工人师傅的经验来判断冷却强度的大小,导致不可控性较高,铸锭产品质量不稳定。为了提高熔炼车间紫铜产品的成品合格率,减少不可控因素,设计一套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对紫铜拉铸时的水温、流量和压力有一定调节功能,以达到理想的流量和压力的匹配关系,提高紫铜铸锭的品质,减少紫铜铸造缺陷,来提升铸锭质量,提升紫铜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铜炉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实现对拉铸时水温、流量和压力的精确控制,优化拉铸工艺,提升铸锭质量。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紫铜炉拉铸水稳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水箱、水泵,水箱配有两个进水通道,分别为DN65自来水管路、DN125补水管路;
DN65管路来自城市自来水,为非正常情况如停电时给水通道以及降温用水;DN65自来水管路中的自来水依次经过第一蜗轮对夹式蝶阀、第二气动蝶阀进入水箱中;
DN125补水来自现场水处理浊循环系统,为正常给水通道;DN125补水管路分两部分流向,一是依次经过第二蜗轮对夹式蝶阀、第一Y型过滤器和第一气动蝶阀进入水箱,再由水箱依次经过第五蜗轮对夹式蝶阀、第一软性连接管、水泵、第二软性连接管、第六蜗轮对夹式蝶阀、第二Y型过滤器、压力表、流量计和第四蜗轮对夹式蝶阀流向紫铜炉的分水包,对设备供水;二是作为应急水在水泵出现问题无法向设备供应水箱里水的时候,通过第三蜗轮对夹式蝶阀与第二Y型过滤器连通对设备供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增设缓冲水箱、变频泵、电磁流量计、液位计、远传压力表、电接点温度表、电磁气动蝶阀等智能检测元件和管件,来控制紫铜拉铸水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工艺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参数要求,提升铸锭的拉铸质量,同时不影响其它炉台的用水。
本发明在紫铜炉附近增加水箱和水泵,专供给紫铜炉拉铸水用。系统中可监控到拉铸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同时实现压力闭环,变频调节使水压稳定在设定的数值上。本系统的水箱水位、拉铸水温度和补水阀开关状态设计了连锁关系,保证拉铸时水箱的液位和水温。同时考虑到突发情况又设计了一路应急水,考虑到水泵故障时临时使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来确保紫铜拉铸时对拉铸水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的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6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浇过程钢包尾期钢水净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铸模具的压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