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热阻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54785.5 | 申请日: | 201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伟;朱留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42 | 分类号: | G01N1/42;F28F13/00;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 地址: | 61004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阻 金属导管 调节装置 堵塞装置 冷媒容器 收集装置 可调节 钢球 漏斗 保温外层 测试样块 方式控制 热传导 阀门 放入 控温 冷媒 液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热阻的装置,包括保温外层、冷媒容器、热阻调节装置、测试样块,热阻调节装置包括金属导管、钢球、堵塞装置,钢球通过漏斗放入金属导管中,堵塞装置为两个,分别置于金属导管与漏斗及收集装置的连接处,收集装置与金属导管相连接,所述冷媒容器通过液柱阀门与外界冷媒相连。此装置可在控温场合中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对热阻的调节,以高效、便捷地方式控制热传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温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热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控温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热管理器中固定热阻丝等器件不变,仅通过电加热的原理对温度进行控制。二是通过放置散热器来调节散热管理的边界条件将工作温度保持在需要的范围内。二者的控温范围均存在局限性,同时装置体积会随着温度范围要求的增加而增加,体积过大会对附加产品产生较大影响,且在一些不规则条件环境下控温装置安装的便捷性有待商榷。若能通过对位置、整体体积大小均已知且不改变的热阻进行同可调电阻相类似的调节技术手段,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与动态可调电阻器相应的热器件变阻器在热回路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电子电路的大量应用中,能够动态改变电负载且能够通过调节电阻值的大小以满足电路需要的可调电阻(电位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可调电阻主要是通过改变电阻接入电路的长度来改变阻值,也可通过温度、光照强度、压力等调节电阻值。然而,目前罕有对于可调热阻的研究。因此,对调节热阻的技术手段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其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热阻接入热桥的数量来调节热阻的大小以满足热传导控温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热阻的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类型热阻接入热桥的数量来调节热阻大小以满足热传导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热阻的装置,包括保温外层、冷媒容器、热阻调节装置以及收集装置,所述冷媒容器设置于保温外层内并通过液柱阀门与外界冷媒相连,所述热阻调节装置包括金属导管、填充于金属导管内的若干热导体球以及设置于金属导管两端的堵塞装置,所述金属导管与冷媒容器底部相接触,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金属导管的出口端处。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管一端设有漏斗,导热体球通过漏斗放入金属导管中,所述堵塞装置设置于金属导管与漏斗的连接处以及金属导管与收集装置的连接处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热体球的直径不完全相同。
优选地,所述导热体球为钢球或玻璃球。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管穿设保温外层,其两端位于保温外层外侧,收集装置也位于保温外层外侧。
优选地,所述保温外层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真空计和导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热阻的装置,适用于控温场合,突破了现有控温装置通过控制边界条件来控制热量传递的数值局限性及操作不便性,通过物理滑动作用对热阻进行调节来控制热量的传递,进而实现温度控制。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制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在业内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调节热阻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调节热阻的装置等效热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液柱阀门;2、冷媒容器;3、漏斗;4、金属导管;5、钢球;6、堵塞装置;7、测试样块;8、收集装置;9、真空计;10、保温外层;11、气氛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顺序用语,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未经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4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