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4296.X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6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姚志远;孙伟;马国栋;徐礼彤;王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阅读器 列车 电子标签生成装置 列车控制中心 列车信息 身份信息 电子标签获取 身份认证模块 身份识别装置 安全隐患 电子标签 发送模块 发送装置 模块协调 身份认证 生成模块 数据泄露 信息发送 进站 扫描 激活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其方法主要是提前在列车上设置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识别装置和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在站台上设置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信息发送装置和RFID无线阅读器,列车进站时,如果RFID无线阅读器的身份认证通过则激活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和RFID无线阅读器,RFID无线阅读器通过扫描列车电子标签获取所需列车信息和列车具体位置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列车控制中心完成列车过站工作。其系统包括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信息发送模块、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认证模块、列车电子标签生成模块、RFID无线阅读器模块以及列车控制中心,各模块协调配合避免了过站时列车信息和定位识别受干扰,也避免了数据泄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和RFID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能在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中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如今,射频识别(RFID)技术因其易于操控,简单实用,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已经用于酒店门锁系统、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铁路机车识别等方面。
然而射频识别(RFID)技术也存在不足,因为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无条件地回应任何合法和不合法地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样就会造成数据泄露,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如果在列车过站时使用RFID技术对列车进行识别定位以及调度,不仅会出现多个电子标签和多个RFID无线阅读器工作时相互干扰,还会在有非法RFID阅读器混入时造成信息泄露,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列车过站时使用RFID技术对列车进行识别定位以及调度会存在多个电子标签和多个RFID无线阅读器工作时相互干扰的问题,还会存在在有非法RFID阅读器混入时造成信息泄露,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列车上设置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识别装置和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
S2、在站台上设置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信息发送装置和RFID无线阅读器;
S3、所述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识别装置根据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信息发送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识别并判断RFID无线阅读器的身份,身份认证通过则激活所述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生成列车电子标签并显示出来,同时激活所述RFID无线阅读器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否则,所述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和RFID无线阅读器均无法工作;
S4、所述RFID无线阅读器对列车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识别,确认列车信息和列车在站台的具体位置信息;
S5、所述RFID无线阅读器将列车信息以及列车在站台的具体位置信息反馈至列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控制列车过站。
优选的,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密码认证服务器和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S1中列车电子标签生成装置为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S1中RFID无线阅读器身份信息发送装置为密码数据发射器。
基于RFID的列车过站的识别系统,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42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