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3689.9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肖超;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郭春莉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砂浆 固硫 拉伸 粘结 制备 资源化途径 传统水泥 固硫灰渣 矿渣微粉 保水剂 掺合料 减水剂 乳胶粉 质量比 重量份 矿渣 砂浆 耐热 冻融 钙粉 取水 水料 水泥 | ||
本发明属于砂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界面砂浆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330‑360份、矿渣微粉40‑60份、固硫灰60‑80份、钙粉25‑35份、砂460‑540份、乳胶粉7.5‑12.5份、保水剂0.5‑1份、减水剂2.5‑5份,以重量份数计。使用时,按水料质量比0.25‑0.3分别称取水和界面砂浆,混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具有良好的耐热拉伸粘结强度和耐冻融拉伸粘结强度,同时克服了矿渣等传统水泥掺合料资源短缺及固硫灰渣资源化途径有限、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砂浆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的制备及其使用方 法。
背景技术
界面砂浆是指批刮在基层墙体上,对基层墙体进行界面预处理,以提高保温 层等与基层墙体粘结效果的材料,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外加剂与水组成,其主 要性能指标包括常态拉伸粘结强度、耐水拉伸粘结强度、耐热拉伸粘结强度、耐 冻融拉伸粘结强度。
目前,在界面砂浆的制备技术中,一般将矿渣等工业固废作为水泥掺合料, 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按一定比例复配后作胶凝材料,这与全部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做胶凝材料相比而言,矿渣等的掺入不仅可替代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从而减少 水泥用量,达到减少水泥工业生产耗能、污染性废气排放等的目的,而且有利于 改善界面砂浆的抗渗性、耐热性等,其作用原理主要归结为利用了矿渣等工业固 废的潜在胶凝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矿渣 等传统水泥掺合料也已经面临资源短缺、供应品质严重下降等问题。因此,若能 开发其它类的工业固废作水泥掺合料,并能一定程度替代或完全替代矿渣等传统 工业固废制备界面砂浆,则不仅能缓解矿渣等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丰富其它类工 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固硫灰渣是指含硫煤与固硫剂以一定比例 (Ca/S=2.0-2.5)混合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经一定温度(850~950℃)煅烧固 硫后所产生的废弃灰,以下简称“固硫灰”。固硫灰中一般含有大量的α-石英、 活性硅铝矿物、赤铁矿、硬石膏及少量游离氧化钙和石灰石,其化学成分主要包 括Al2O3、SiO2、Fe2O3、SO3、CaO、MgO和f-CaO。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固 硫灰渣约1亿吨,因存在资源化利用途径有限、利用率低等问题,多采用堆放或 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固硫灰 渣也具有显著的潜在胶凝性,其性能特征与矿渣等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固硫 灰渣具备了作水泥掺合料的必要条件。本发明拟利用固硫灰作水泥掺合料制备界 面砂浆。
发明内容
为克服矿渣等传统水泥掺合料资源短缺及固硫灰渣资源化途径有限、利用率 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330-360份、矿渣微粉40-60 份、固硫灰60-80份、钙粉25-35份、砂460-540份、乳胶粉7.5-12.5份、保水 剂0.5-1份、减水剂2.5-5份,以重量份数计。
作为优选,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345-355份、 矿渣微粉45-55份、固硫灰65-75份、钙粉28-33份、砂480-520份、乳胶粉8-12 份、保水剂0.6-0.8份、减水剂3.5-4.5份,以重量份数计。
进一步:一种含固硫灰的界面砂浆,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350份、矿渣微 粉50份、固硫灰70份、钙粉30份、砂500份、乳胶粉10份、保水剂0.6份、 减水剂4份,以重量份数计。
所述水泥选自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由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 供,氮吸附法测比表面积为343m2/kg,28天抗压强度为47.2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3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