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平面弹性器件的通用拉伸测试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9658.6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4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桑磊;郭肖肖;徐余龙;黄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平面 弹性 器件 通用 拉伸 测试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平面弹性器件的通用拉伸测试夹具。包括一对结构相同、平行设置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U型的固定框架、盖板和一对夹板;一对夹板由上夹板和下夹板上下向对组成,一对夹板活动设于固定框架内,且实现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盖板和上夹板之间、固定框架和下夹板之间均均布的五个以上的夹板螺钉固定连接;一对夹持机构对应的两侧之间分别由一对定位的螺杆定位连接;使用时,将待测弹性器件的拉伸方向的两端分别由两侧夹持机构的两对夹板之间,再分别通过调整上、下夹板螺钉夹紧待测弹性器件;再通过调整一对夹持机构对应的两侧之间的一对定位的螺杆对待测弹性器件进行拉伸,实现三维固定住待测弹性器件,并位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平面弹性器件拉伸测试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根据被测平面弹性器件尺寸和形状调节的三维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弹性器件是大多数可穿戴产品或轴承、连接产品中用作缓冲、按压或阻尼的功能元件,通常由弹性材料或是其他具有弹性形变的元件构成,而平面弹性元件所能承受的压力或是弹性元件在受压后的回弹力关系到该弹性元件是否能够实现其缓冲、按压或阻尼功能,故对于平面弹性元件的拉伸测试尤为重要。但是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夹具有其缺点,根据待测弹性器件尺寸的不同,大多数人采取的措施是制作多种尺寸,不同结构的压片来适应不同的弹性压合应力和拉伸角度,这样做不仅需要根据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待测弹性器件设计不同的夹具结构,并且安装卸载的过程不方便,通用性不强。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传统水平拉伸夹具不能实现被测平面弹性器件进行具有一定角度的拉伸测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对被测物既能进行水平拉伸,又能进行非水平拉伸,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平面弹性器件的通用拉伸测试夹具。
一种用于平面弹性器件的通用拉伸测试夹具包括一对结构相同、平行设置的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U型的固定框架4、盖板3和一对夹板;所述盖板3对应固定设于固定框架4的开口处;一对夹板由上夹板1和下夹板2上下向对组成,一对夹板活动设于固定框架4内,且实现垂直方向的上下移动;所述盖板3和上夹板1之间由均布的五个以上的上夹板螺钉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4和下夹板2之间由均布的五个以上的下夹板螺钉9固定连接;
一对夹持机构对应的两侧之间分别由一对定位螺杆定位连接,一对夹持机构之间的间距通过两侧的定位螺杆实现调节;
使用时,先将一对夹持机构上的上夹板1和下夹板2沿固定框架4移动使二者分开一段距离,将待测弹性器件的拉伸方向的两端分别放在一对夹持机构的下夹板2上,分别下移两只上夹板1分别压住待测弹性器件的两端;再分别通过调整五个以上的上夹板螺钉8和五个以上的下夹板螺钉9夹紧待测弹性器件;再通过调整一对夹持机构对应的两侧之间的一对定位的螺杆对待测弹性器件进行拉伸,实现三维固定住待测弹性器件,并位伸。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固定框架4两侧立柱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上夹板1和下夹板2均为结构相同条板状;所述上夹板1的两端和下夹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对应位于滑槽内,实现上夹板1和下夹板2沿固定框架4竖直方向的位置调整。
所述滑槽为T形槽,所述滑块为T形块;上夹板两端的T形块和下夹板两端的T形块分别对应配合位于固定框架4两侧立柱的T形槽内。
固定框架4两侧立柱的外部上端分别设有上定位块43、两侧立柱的外部下端分别设有下定位块44;每块上定位块43和每块下定位块44上分别开设有螺纹孔45;一对夹持机构的固定框架4同侧的上定位块43之间通过螺纹孔45和上螺杆5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同侧的下定位块44之间通过螺纹孔45和下螺杆6的配合实现定位连接。
所述盖板3和上夹板之间由均布的7个上夹板螺钉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架4和下夹板之间由均布的7个下夹板螺钉9固定连接。
所述通用拉伸测试夹具的材料为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9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