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4135.2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吴晓红;陈俊水;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朗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容器 检测设备 智能温控 加热指令 待检测液体 传输指令 加热模块 蠕动泵 加热 全自动化操作 加热操作 输入传输 主控模块 自动完成 分杯 连通 存储 指令 传输 检验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S1、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S2、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指令控制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本发明的智能温控检测设备,检验人员无需繁琐的加热操作和等待,只需输入传输指令和加热指令,设备会自动完成分杯和加热的动作,将原来的人工多步操作改进为全自动化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化学液体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涉及分杯、取液、加热、恒温、废液排除等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控制,然而现有技术中,上述环节大部分主要还是依靠操作人员的手动操作,浪费人力的同时还不能确保检验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液体检验过程中依赖人力导致检验质量和效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智能温控检测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温控检测设备包括:若干储液容器、主控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储液容器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在一储液容器中存储待检测液体,
S2、生成传输指令并根据所述传输指令控制所述蠕动泵将所述待检测液体从一储液容器传输至另一储液容器,然后生成加热指令并根据所述加热指令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另一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较佳地,所述若干储液容器包括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第三储液容器以及第四储液容器,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和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连通,所述第三储液容器和所述第四储液容器之间通过第三蠕动泵连通,步骤S2具体包括:
S20、生成第一传输指令;
S21、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蠕动泵将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中存储的待检测液体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
S22、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一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一加热指令;
S23、根据所述第一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4、检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二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二传输指令;
S25、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二蠕动泵将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
S26、检测传输至所述第三储液容器的液体的液位高度是否达到第二目标高度,若是,则停止向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液体,然后生成第二加热指令;
S27、根据所述第二加热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对所述第三储液容器进行加热;
S28、检测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的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值,若是,则停止对第三储液容器的加热,然后生成第三传输指令;
S29、根据所述第三传输指令控制所述第三蠕动泵将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中存储的液体从所述第三储液容器传输至所述第四储液容器。
较佳地,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包括第一控温器和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包括第二控温器和第二加热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未经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