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工艺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3752.0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常加富;于杰;沙响玲;王洪周;董磊;张兆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53/00;F23G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浓 有机废气 污水 协同处置工艺 固体废弃物 凝固液 干化 废气 反渗透膜处理 高温废气处理 膜处理系统 污水零排放 预处理过程 燃烧 低温真空 高温废气 环保处置 污水浓缩 焚烧炉 换热器 零污染 浓缩液 再循环 清液 脱水 蒸发 协同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工艺与装置,以固体废弃物燃烧、高浓污水和高温废气处理为背景,对固体废弃物脱水干化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浓污水和有机废气进行协同环保处置。高浓污水采用反渗透膜处理工艺,将高浓污水分为清液和浓缩液两部分,干化高温废气采用换热器将废气分为冷凝固液和气体两部分,换取的热量提供给污水浓缩液进行低温真空蒸发。产生的超浓物与废气均通入固废焚烧炉燃烧,冷凝固液至膜处理系统再循环处理。该发明可以在能量充分利用的同时达到高浓污水零排放和有机废气零污染排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废气协同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工艺与装置,适用于湿基固体废弃物机械脱水与热力干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和有机废气的协同环保处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药渣、抗生素菌渣、酒糟等工业生物质类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能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高含水率的固体废弃物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浓污水和有机废气是其转化利用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目前高浓污水的处理主要通过膜处理技术降低污水中的COD、BOD、盐分等,并产生一定的浓缩液。而一般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大多采用的是浓缩液回灌工艺,未从根本上解决高浓污水造成的环境问题。此外,高含水率的固体废弃物在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温度较高,且气体组分种类复杂,采用传统的吸附、光氧等方法虽然能够将废气中的VOCs降低,但难将废气中所有的有害成分去除。
因此,急需一种高浓污水与干化有机废气协同处置工艺与装置,能够简单有效的解决工业生物质类固体废弃物转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废水与有机废气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能源可充分利用的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工艺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装置,包括:高浓污水处理系统、高温废气处理系统;
高浓污水处理系统由高浓污水罐(1)、膜处理系统(2)、清液池(3)、浓缩液罐(4)、水量控制调节池(5)组成,其中,高浓污水罐(1)与膜处理系统(2)相连,膜处理系统(2)分别与清液池(3)、浓缩液罐(4)相连,所述清液池(3)与水量控制调节池(5)相连;
所述高温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器(6)和冷凝固液罐(7)组成,所述换热器(6)与冷凝固液罐(7)相连、所述冷凝固液罐(7)与高浓污水罐(1)相连;
所述浓缩液罐(4)、换热器(6)分别与低温真空蒸发器(8)相连,所述低温真空蒸发器(8)还与解析风机(9)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处理系统(2)为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包括过滤器、二级或多级膜处理、加药装置、清洗装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量控制调节池(5)通过管网与市政污水处理站或其他低浓度废水处理系统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浓污水与有机废气协同处置方法,包括:
高浓污水经过膜处理后,分为清液和浓缩液两部分,其中,清液经缓冲、分配后进行回用或达标排放;
浓缩液进行低温真空蒸发,产生超浓物和废气,超浓物进入固废焚烧炉燃烧,废气与干化高温废气混合后,经换热器将热量输送给低温真空蒸发装置;
换热器产生的冷凝固液经沉淀、过滤后,分为上清液、沉淀,其中,上清液与高浓污水混合、进行膜处理,沉淀与超浓物混合,进行燃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浓污水是指初始含水率60%~80%的中药渣、酒糟、食用菌菌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渗沥液或经机械压滤出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浓污水的出水COD浓度在50000mg/L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3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