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充电桩接口分配及定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3408.1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0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东;张学杰;李婷;张骥先;杨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8;G07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陈靓靓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充电 接口 分配 定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充电桩接口分配及定价方法,充电平台收集所有在线充电桩所包含的所有充电桩接口信息,用户通过充电平台查看当前的充电桩接口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向充电平台提交充电请求,充电平台对所有的用户充电请求进行汇总,然后对充电请求进行预处理,进行充电桩接口分配,最后根据充电桩接口分配方案求解每个用户的支付价格。本发明可以合理有效分配资源,制定公平的价格,段使得平台与用户双方都有益,使得价格更加灵活、合理,用户甚至可以获得比理想价位更低的价格来使用到充电资源;同时,平台也可以有效的利用自己的闲置充电资源,并通过此方案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线充电桩接口分配及定价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问题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难题之一,尤其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需要大量消耗能源阶段,然而我国自身能源相对贫乏,尤其是煤和石油这类不可或缺的非再生能源。汽车作为石油的主要消耗对象,在发展的大趋势下,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的石油作为燃料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新能源汽车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等,对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而言,要全面推广EV,目前除了需提高汽车电池的续航能力之外,汽车电池的充电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电动汽车车主来说,日常最需要解决的是充电问题,比如快速找到最近的充电站,知晓充电桩是否有空位等信息。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在,车主可以在充电桩资源平台上,通过地图筛查和关键字查询,迅速找到最近的充电站,在手机里实时查看充电桩充电枪的使用状态。通过客户端还可以直接操作启动或停止充电桩,并在充电结束后一站式完成支付。
根据2018年初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联盟内成员单位上报)保有量为213903个。其中交流充电基础设施86469个、直流充电基础设施61375个、交直流一体充电基础设施66059个。新能源汽车车桩比约为3.8:1,纯电动乘用车车桩比约为1.8:1,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1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充电桩的利用率非常低下。调查表明,充电桩利用率低主要是因为充电桩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目前国家已要求各大充电设施运营商放缓新桩建设速度,统一充电接口,着重整改充电桩的布局,以此来提升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因此,研究和使用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法来重新布局充电桩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及实际意义。
在实际的应用中,充电桩的分配问题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电价充电状态、搜索附近的充电桩以及导航到充电桩等方式的服务等等。解决充电桩接口分配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在充电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充电桩的合理分配,是用户能便捷的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同时,也需要为充电桩运营商提供最大的利益,实现双赢的效果,以此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得知,目前国内充电平台主要有:特来电、充电网、充电桩、聚能充、支付宝(桩桩支付、汽车充电站等)等。国外较成熟的充电平台有ChargePoint、PlugShare等,其中ChargePoint目前约有50,292个充电桩,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虽然刚刚新起但发展很迅速,以现在较为成熟的平台以特来电为例,已经约有185,862个充电桩,覆盖287个城市,并且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截止2018年6月12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3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