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5832.1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培友;梁丽芹;蒋东阳;章青;邵佳敏;许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圣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91/06;C08L33/02;C08K13/06;C08K9/06;C08K3/34;C08K3/26;C08K7/26;C08J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点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6 | 代理人: | 胡志强 |
地址: | 211700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复合矿物 增强母粒 复合分散剂 改性复合 混合物 矿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 低密度聚乙烯 混合挤出造粒 聚丙烯材料 聚丙烯酸钠 六偏磷酸钠 凹凸棒石 分散效果 活性羟基 纳米矿物 熔融共混 添加改性 液体石蜡 有效解决 硅藻土 偶联剂 水滑石 介孔 孔道 母粒 微孔 制备 相容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是将低密度聚乙烯、改性复合矿物和液体石蜡混合挤出造粒而成;改性复合矿物包括如下组分:复合矿物、复合分散剂和偶联剂,复合矿物是凹凸棒石、埃洛石、水滑石、硅藻土的混合物,复合分散剂是聚丙烯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混合物。本发明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通过采用添加改性复合矿物等,利用其从介孔到微孔的不同尺寸孔道,以及表面大量活性羟基的特点,经熔融共混使其母粒化,提高了复合矿物的分散效果,进而提高其抑制VOC的能力,显著降低聚丙烯材料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并且有效解决了纳米矿物在聚丙烯中的分散与相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且不受湿度影响,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常见的酸、碱等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可用于食具。
聚丙烯树脂经过挤出造粒和成型加工过程,由于熔体剪切和热氧降解,会释放出胺、苯酚、硫醇、过氧化物、苯、醛、酮,还有一些增塑剂和阻燃剂等可挥发有机物(VOC)。可挥发性有机物含有不同浓度的苯系物和醛酮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而C6-C16的烷烃化合物是异味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降低聚丙烯材料的VOC含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降低可挥发有机物和气味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在挤出工艺过程中脱除挥发有机物,其二是减少和遏制来源。美国专利US5109056报道采用挤出过程中高真空度脱挥,同时采用高温烤工艺来进一步降低VOC。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脱除挤出过程中产生的VOC,但是残存部分将遗留到成型加工乃至制件装配后,因此挤出工艺过程中的脱挥手段只能作为通用的补偿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共混改性。
添加吸附剂可对挥发物产生物理吸附和/或化学吸附作用。中国专利CN 1727389A通过在聚丙烯材料的基础配方中加入一种气味去除剂,这种气味去除剂能够有效地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气味,减少材料中的挥发气体。该发明加入的气味去除剂为一种微孔孔径在20-30埃、细度在800-6000目的细孔硅胶材料。通过细孔硅胶孔径大小特定且分布均匀的微孔,可以有效降低聚丙烯材料的气味。但是,多孔类硅胶与聚丙烯塑料相容性不好,会影响塑料的其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以及该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的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丙烯VOC抑制增强母粒,是将低密度聚乙烯、改性复合矿物和液体石蜡混合挤出造粒而成;所述改性复合矿物,包括如下组分:复合矿物、复合分散剂和偶联剂,所述复合矿物是凹凸棒石、埃洛石、水滑石、硅藻土的混合物,所述复合分散剂是聚丙烯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混合物。
优选的,低密度聚乙烯、改性复合矿物和液体石蜡的重量份数如下:低密度聚乙烯88份、改性复合矿物7-11份、液体石蜡1-5份,各组分之和为100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矿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如下:
以上各组分百分含量之和为10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矿物的粒径≤74微米;
所述硅藻土经高温煅烧处理,煅烧温度优选500-60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分散剂中聚丙烯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重量比为1︰2~2︰1,最好是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圣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圣一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