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报产品综合性能智能测试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5123.3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1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超;连西峰;李全斐;刘凤行;张伟伟;张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342;B07C5/34;B07C5/36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王帆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综合 性能 智能 测试 生产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报产品综合性能智能测试生产线,该智能测试生产线包括托盘运送机构、耐压检测机构、通电预热机构、气检机构、分拣机构和主控中心,所述主控中心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托盘运送机构、所述耐压检测机构、所述通电预热机构、所述气检机构和所述分拣机构;所述托盘运送机构用于运送待测产品;所述耐压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耐压检测,并将耐压检测结果上传给所述主控中心;所述通电预热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预热;所述气检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气体检测,并将气检结果上传给所述主控中心;所述主控中心根据所述耐压检测结果和所述气体检测结果判断待测产品是否通过测试,并控制所述分拣机构分拣出未通过测试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生产线,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家报产品综合性能智能测试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生产工序分散化,功能单元独立化、单一化是困扰该行业多年的顽疾,由于电子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老产品生产周期短,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采用多工位,单工序,多人员的生产模式,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企,且工人技能良莠不齐也会导致生产产品的品质不稳定。
在家用气体检测报警器等家报产品的传统测试环节中,也存在多工位、单工序、多人员的问题,如在产品放入工序、耐压检测工序需要1个工人、通电预热工序需要一个工人、气检工序需要一个工人、分拣工序需要一个工人,即需要4名工人4个工位5个工序来实现家报产品的测试。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家报产品综合性能智能测试生产线,具有节约人力、效率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报产品综合性能智能测试生产线,该智能测试生产线包括托盘运送机构、耐压检测机构、通电预热机构、气检机构、分拣机构和主控中心,所述主控中心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托盘运送机构、所述耐压检测机构、所述通电预热机构、所述气检机构和所述分拣机构;
所述托盘运送机构用于运送待测产品;
所述耐压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耐压检测,并将耐压检测结果上传给所述主控中心;
所述通电预热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预热;
所述气检机构用于对待测产品进行气体检测,并将气检结果上传给所述主控中心;
所述主控中心根据所述耐压检测结果和所述气体检测结果判断待测产品是否通过测试,并控制所述分拣机构分拣出未通过测试产品。
基于上述,所述托盘运送机构包括托盘和用于运送托盘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托盘上升机构、托盘下降机构和水平运送机构。
基于上述,每个托盘上还设置有唯一编码,所述耐压检测机构、所述通电预热机构、所述气检机构和所述分拣机构均设置有编码检测模块。
基于上述,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电源插孔和输出检测孔,以供测试人员根据所述输出检测孔的输出检测结果判断所述托盘内的待测产品是否能正常通电;
基于上述,所述耐压检测机构包括止档气缸、顶推气缸、检测棒和耐压测试仪,所述止档气缸用于将所述托盘定位在预设耐压测试位置;所述顶推气缸在所述托盘定位成功后,将所述检测棒顶推到待测产品外壳表面;所述耐压测试仪在顶推成功后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耐压检测,将耐压检测结果以托盘编码为索引写入到所述主控中心,并将所述托盘送入所述通电预热机构。
基于上述,所述通电预热机构包括多层存储区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层存储区两侧的提升平台和下降平台,每层存储区均设置有子水平动力装置,所述子水平动力装置和所述提升平台配合,用于将托盘从通电预热机构的进口运送到该层存储区进行通电预热,所述子水平动力装置和所述下降平台配合,用于在预热结束后将托盘从该层存储区取出至所述通电预热机构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