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二元碱度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1643.7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3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国;胡德顺;张伟;任伟;李金莲;王亮;韩子文;李建军;张恒良;赵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C21B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二元 碱度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渣二元碱度确定方法,所述高炉工艺为采用除尘灰回配烧结生产的工艺;以入炉原料中碱金属含量、入炉燃料中碱金属含量作为参考数据,确定高炉渣二元碱度。本发明通过控制入炉原料中碱金属含量、入炉燃料中碱金属含量,调整高炉炉渣碱度,来降低高炉工艺碱金属负荷的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高炉排碱工作,能够实现在高炉稳定顺行的同时,减轻工艺中的碱金属含量,最终实现高炉长寿、经济化生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工业中炼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炉渣二元碱度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今天中国高炉冶炼工艺来讲,对比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两个变化,变化之一,就是随着国内的铁矿资源的日益匮乏,导致了国内可开采铁矿石资源的短缺,加上近些年钢铁产能较多去有数倍的提升使得国内钢铁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的需要,转而被迫外购大量国外铁矿石。而对于国内铁矿石资源来讲,其中大部分是为低品位的矿种,需要经过选矿等工艺,从而才能获得生产所需要的高品位精矿粉,与此同时,原矿在筛选的过程中,也去掉了大部分含有碱金属的脉石,使得国内精矿粉的碱金属处于较低的水平,总体来说,配入后不会过多的加重炼铁工艺的碱金属负荷,但对于国外进口矿来讲,由于其呈现出含铁品位高等特点,使得原矿本身不需要经过选矿工艺,就可达到生产需要,直接进入炼铁工艺过程中后,由于矿石本身带有较多的钾、钠成分,会使得高炉冶炼系统的碱金属负荷逐渐升高。变化之二,就是由于今天国家对于环保问题愈发重视,使得高炉工艺必须要上马干法除尘等工艺,虽然这些环保工艺对于环境保护等做出较大贡献,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譬如这些工艺下的大量除尘灰的处理,由于炼铁工艺生产的特点所决定,在这些除尘灰中含有较高的钾、钠元素,对于今天这些除尘灰大多采用回配烧结的工艺,使得这些碱金属会在炼铁工艺内不断循环,又进一步加剧了工艺内的碱金属负荷。而工艺内碱金属负荷的升高,会直接存在以下问题:如劣化焦炭、烧结矿等质量,带来炉衬破损从而降低高炉运行寿命,腐蚀管道和工艺设备等,因此,对于炼铁工作者来讲,就需要千方百计的采用措施,降低炼铁工艺内碱金属负荷,从而满足高炉合理冶炼和运行寿命的需要。
而对于高炉生产者来讲,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纷纷开始采取各种方法,来降低工艺内的碱金属负荷。而由于原燃料和工艺装备条件上的差异,不同企业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如某些企业,采用自身场地堆放和外销的方式处理这些含有较高碱金属的除尘灰,用以降低工艺内这些除尘灰的回配,从而减少工艺内碱金属的进入量,但由于没有采用从根本上的措施去处理这些除尘灰,使得这些除尘灰在未来的处理为愈加麻烦。再有就是采用一些转底炉、回转窑、隧道窑和其它的物理化学浸出等工艺,对这些除尘灰物料进行脱锌、脱碱处理,处理后的物料再次回配工艺中,这类方法,效果较好,之所以未能大规模铺展应用开来,其自身也存有较大问题,就是这些物料处理起来成本过高,会严重影响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就是如采用一些小型高炉,来处理这些除尘灰产物,但由节能减排的需要,这些小型高炉将不能够投入生产,虽然从经济上这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但就现实中来,将还是不能够进行实施开来。因此,这些不同的措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而就现实中来讲,如何在高炉正常生产中,实现碱金属的排除,将是一种完美解决碱金属复合过高的理念,同时由于高炉炉渣是广泛产业所用原料,通过将二者结合,就可实现即降低工艺内碱金属负荷,又能够维持正常生产,本发明方案,也正是基于此种理念,来达到高炉炼铁生产的最佳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1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