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多种智能诊断模型的变压器故障分层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1226.2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高磊;魏丽峰;刘宵;梁灏;高晋文;段星辉;何鹏杰;李沛奇;董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N3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03003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比值法 层级 变压器 变压器故障 故障诊断 诊断 放电故障 过热故障 智能诊断 分层 融合 故障类型 准确度 粗糙集 分层式 构建 推理 直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多种智能诊断模型的变压器故障分层诊断方法,基于变压器的DGA数据,分别采用三比值法、CBR1法和RST1法对变压器进行第一层级的故障诊断,识别以下三种故障类型之一:放电故障、过热故障和其他故障;然后,对于放电故障,分别采用比值法1、CBR2法和RST2法对变压器进行第二层级的故障诊断;对于过热故障,分别采用比值法2、CBR3法和RST3法对变压器进行第二层级的故障诊断;采用RST4‑7进行第三层级的诊断。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将粗糙集、范例推理及比值法有机地结合融合,以构建分层式故障综合诊断模型,从而提高变压器故障类型识别的准确度。本发明还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果直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多种智能诊断模型的变压器故障分层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良好可靠的运行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及时有效的掌握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并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进行精确诊断,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数学等多种智能诊断方法已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变压器故障的复杂性,使这些单一的智能诊断方法往往呈现出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变压器故障诊断结果的精确性受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多种智能诊断模型的变压器故障分层诊断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多种智能诊断模型的变压器故障分层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于被诊断分析的变压器,获取变压器的DGA数据和电气试验数据;其中,所述DGA数据为变压器油中溶解的特征气体的组分类型和各组分的含量;
步骤2,基于所述变压器的DGA数据,分别采用三比值法、CBR1法和RST1法对变压器进行第一层级的故障诊断;其中,采用所述三比值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采用所述CBR1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以及采用所述RST1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均为以下三种故障类型之一:放电故障、过热故障和其他故障;
步骤3,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断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情况3.1)如果三比值法、CBR1法和RST1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中,至少存在2个故障类型为放电故障类型,则确定第一层级的故障诊断结果为放电故障类型,然后执行步骤4;
情况3.2)如果三比值法、CBR1法和RST1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中,至少存在2个故障类型为过热故障类型,则确定第一层级的故障诊断结果为过热故障类型,然后执行步骤8;
情况3.3)如果情况3.1)和情况3.2)均没有满足,则返回步骤2,扩大三比值法、CBR1法和RST1法在进行故障诊断时采用的样本数据的数量,重新计算;
步骤4,分别采用比值法1、CBR2法和RST2法对变压器进行第二层级的故障诊断;其中,采用所述比值法1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采用所述CBR2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以及采用所述RST2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均为以下两种故障类型之一:涉及固体绝缘放电故障、不涉及固体绝缘放电故障;然后执行步骤5;
步骤5,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断是否满足以下情况:
情况5.1)如果比值法1、CBR2法和RST2法诊断到的变压器故障类型中,至少存在2个故障类型为涉及固体绝缘放电故障类型,则确定第二层级的故障诊断结果为涉及固体绝缘放电故障类型,然后执行步骤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1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