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道路建设的雨水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6332.1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市恒世达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E03B3/0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地砖 鹅卵石层 雨水回收系统 蓄水池 道路建设 排水管道 吸水棉线 排水阀 植被槽 植被区 铺设 初步净化 道路表面 道路两侧 排水性能 再次利用 河渠 排出 堆砌 碎石 砂石 花草 牵引 种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道路建设的雨水回收系统,该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道路表面铺设有第一透水地砖,第一透水地砖底部设置有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之间铺设有碎石,鹅卵石层之间铺设有砂石,鹅卵石层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水地砖,第二透水地砖下方设置有蓄水池,道路两侧设置有植被区,植被区由第三透水地砖堆砌而成植被槽,植被槽内种植花草,第三透水地砖底部设置有孔,孔上设置有吸水棉线,吸水棉线牵引至蓄水池内,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排水阀,排水阀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连接至河渠。本发明能够增加道路的排水性能,并且排出的水能够经过初步净化之后再次利用,合理利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道路建设的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道路建设上,通常会考虑到道路的排水性能,根据中国市政道路下设施现状,一般设置有不同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煤气、给水、排水管道等等。而排水管道由于考虑雨、污分流的措施,即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河流,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所以市政排水管包括雨水和污水两种管道。
但是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设计了很多的排水管道,但是雨季依然会出现排水不畅,导致城区积水的现象,影响市民的出行甚至是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道路建设的雨水回收系统,其能够增加道路的排水性能,并且排出的水能够经过初步净化之后再次利用,合理利用资源。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道路建设的雨水回收系统,该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道路,道路表面铺设有第一透水地砖,第一透水地砖底部设置有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之间铺设有碎石,鹅卵石层之间铺设有砂石,鹅卵石层下方设置有第二透水地砖,第二透水地砖下方设置有蓄水池,道路两侧设置有植被区,植被区由第三透水地砖堆砌而成植被槽,植被槽内种植花草,第三透水地砖底部设置有孔,孔上设置有吸水棉线,吸水棉线牵引至蓄水池内,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排水阀,排水阀连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连接至河渠。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道路和植被槽之间还设置有透水件,透水件的侧面设置有透水孔。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水件的输水端和鹅卵石层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水阀为电磁阀,电磁阀接受控制端口控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蓄水池还包括抽水泵和抽水管,抽水管连接至蓄水池,抽水泵和抽水管连接,抽水泵设置在植被区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道路表层铺设有第一透水砖,透水性能良好,可以将雨水直接漏到下层;在第一透水砖的下方设置有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中包含鹅卵石、碎石和砂石,初步净化水源,可以将初步净化的水源再次利用,在鹅卵石层下设置有第二透水层,用于将初步净化的水源流到蓄水池中,道路两旁植被区通过吸水棉线牵引,自动将水吸到植被区中,减少植被浇水等工作,在蓄水池的下方设置有排水阀,当雨下到一定程度后,打开排水阀将水引入河渠,减少水患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第一透水地砖;002-鹅卵石层;003-第二透水地砖;004-植被槽;005-吸水棉线;006-蓄水池;007-排水阀;008-透水件;009-抽水管;010-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市恒世达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市恒世达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6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