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7064.7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武传红;晏金玉;袁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恒辉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B32B27/06;B32B27/08;B32B33/00;B32B7/12;B32B17/06;B32B27/40;B32B27/28;B32B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布 树脂层 透气层 折叠 高亮 聚氨酯树脂 复合胶层 制备 玻璃微珠 制造工艺 弹性布 基布 反光布料 反光材料 聚乙二醇 耐刮伤性 内部设置 使用寿命 聚氨酯 舒适性 透气性 手感 丙基 双烯 粘结 选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包括基布、树脂层、弹性布、透气层、复合胶层和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底部与复合胶层进行粘结,所述复合胶层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层,且树脂层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布,所述树脂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布。该高亮耐折叠反光布的制造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S2高亮耐折叠反光材料的制备、S3反光布的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聚氨酯和双烯丙基聚乙二醇混合制备出混合的聚氨酯树脂,相比较纯的聚氨酯树脂其混合的聚氨酯树脂弹性更好,且手感和耐刮伤性增强,继而使得反光布的使用寿命增加,通过设置透气层使得增加其透气性,从而增加一些反光布料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布,具体涉及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反光行业以其特有的反光性能,在各类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大量使用。反光布也被大量使用在服装、鞋帽、箱包等户外领域,它是利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对入射光线的逆反射作用原理制造,在暗处或夜晚受到车灯等光束照射时,醒目的逆反射光对驾乘人员起到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但是在制备反光布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纯的聚氨酯树脂进行制备,但是纯的聚氨酯树脂制备的反光布手感、耐刮伤性、耐磨性都较差,且折叠后反光布的折痕不易消失,且不适用寿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及其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包括基布、树脂层、弹性布、透气层、复合胶层和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底部与复合胶层进行粘结,所述复合胶层的底部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底部设置有树脂层,且树脂层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布,所述树脂层的底部设置有基布。
优选的,所述基布由化纤面料、涤纶或者棉轮中任意一种所制备。
优选的,所述树脂层为聚氨酯树脂和双烯丙基聚乙二醇混合制备的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的制造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材,选择由棉轮制备的布当做基布层;
S2、高亮耐折叠反光材料的制备,取聚氨酯树脂、双烯丙基聚乙二醇、催化剂、交联剂、将其放入到混合罐内部进行混合反应,且反应时间为15-20分钟,且反应温度为50-80℃,聚氨酯树脂的混合树脂层,
S3、反光布的制备,将步骤S2所制备的混合后的聚氨酯树脂涂覆贴合在步骤S1的基布表面上,通过热敏型转移膜将透气层和复合胶层压制在基布上,在通过将复合胶层进行加热,将玻璃微珠与复合胶层粘结,且加热温度为80~150℃,停留时间为60~100秒,且得到高亮耐折叠的反光布。
优选的,步骤S1中,基布层的厚度为100-150μm。
优选的,步骤S3中,玻璃微珠主要由SiO2、CaO材料构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亮耐折叠反光布及其制造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聚氨酯和双烯丙基聚乙二醇混合制备出混合的聚氨酯树脂,相比较纯的聚氨酯树脂其混合的聚氨酯树脂弹性更好,且手感和耐刮伤性增强,继而使得反光布的使用寿命增加,通过设置透气层使得增加其透气性,从而增加一些反光布料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2树脂层、3弹性布、4透气层、5复合胶层、6玻璃微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恒辉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恒辉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70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