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盖包边压机的双层换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4970.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5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胡三华;王俊;廖腊财;张引;徐鸿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松科快换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2 | 分类号: | B21D39/02;B21D3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盖包边压机 双层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双层换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盖包边压机的双层换模系统,包括框架固定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泵站,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模具升降装置,所述模具升降装置与液压泵站连接,所述框架固定装置连接有四个模具库位装置,四个所述模具库位装置分别位于框架固定装置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左侧的两个所述模具库位装置与右侧的两个模具库位装置相对称,所述模具库位装置连接有模具垫板,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左侧连接有垫板库位装置,所述垫板库位装置位于左侧的上下两个模具库位装置中间,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下方连接有纵向推拉装置,所述框架固定装置连接有与压机相连接的过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层换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盖包边压机的双层换模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四门两盖包括左右前车门、后车门,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后背门),它们是汽车车身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边压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液压作用在模具上使得车门或者汽车前后盖的内外板通过折弯粘合在一起。一般汽车门盖包边压机配置一副或两副模具,每副模具由上下模组成,模具放置在换模平台上。由于包边压机的模具都比较重,一般最重达12~16吨,为此需要给压机配置一套自动或者手动的换模装置。而且为了让压机充分得到利用,需要压机可以压制不同型号的车身零件,所以汽车厂一般会给一台压机配套四套模具。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要,现在汽车整车厂每年都会增加新的车型,但是受限于车身车间规划的空间限制和成本的控制,无法增加新的压机,这时就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单台压机能配置更多的模具,此时,对换模机构就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换模机构一般是一拖四换模机构,是平面换模结构,通过电机驱动模具在换模机构上移动,进行换模。换模机构的运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横向运动,另一个是纵向运动,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是空间上的十字交叉运动。横向运动主要是横向推拉机构推拉模具和模具垫板一起运动,纵向运动主要是纵向推拉机构推拉模具进出压机的一个过程。两个运动相互配合从而完成一副模具与另一幅模具的快速交换。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一般一台压机配置的换模机构能自动对四套模具进行换模,如果基于现有的平面换模结构设计,再增加一套或两套模具,就需要在压机附近增加更多的工位存放模具,这样一来压机周围空间完全被换模机构占据,没有空间存放足够的料架,影响压件效率,降低了生产节拍,而且随着换模机构工位的增加,模具移动距离变长,换模时间也变长,严重影响了换模效率。如何在有限空间内为单台压机配置更多模具,同时不会延长换模时间,并且提高换模效率是现有的自动换模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可自动换模、换模效率高、成本低、换模精度高、操作简单,可换多套模具的门盖包边压机双层换模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盖包边压机的双层换模系统,包括框架固定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包括泵站、主阀单元、同步单元和液压管路,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模具升降装置,所述模具升降装置与液压泵站连接,所述框架固定装置连接有四个模具库位装置,四个所述模具库位装置分别位于框架固定装置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左侧的两个所述模具库位装置与右侧的两个模具库位装置相对称,所述模具库位装置连接有模具垫板,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左侧连接有垫板库位装置,所述垫板库位装置位于左侧的上下两个模具库位装置中间,所述框架固定装置的下方连接有纵向推拉装置,所述框架固定装置连接有与压机相连接的过渡装置;
所述框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连接有垂直导向辊道、第一支撑轨道和第一导向轮;
所述模具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连接有第一移模轨道、第一导向辊道、第一导向直轨、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垂直辊道和第一悬挂挂钩,所述第一悬挂挂钩连接有悬挂气缸,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均连接有限位机构气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松科快换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松科快换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装置加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数控定位的压印连接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