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社交用户隐特征表示的网络群体形成机制发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1747.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0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业政;贺菲菲;李玲菲;姜元春;孙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董媛;王莹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社交 用户 特征 表示 网络 群体 形成 机制 发现 方法 | ||
1.一种基于社交用户隐特征表示的网络群体形成机制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用户连接关系构建社交网络;
利用node2vec方法学习获得所述社交网络的隐特征表示;
基于所述社交网络的隐特征表示生成不同影响机制下的网络;
分析所述不同影响机制下的网络特性,确定真实网络的形成机制;
所述利用node2vec方法学习获得所述社交网络的隐特征表示,包括:
在所构建的社交网络R中,给定初始用户u0,模拟定长l的随机游走,用户uv游走到用户ux的概率由式(1)所表征:
式(1)中,uv和ux分别表示游走过程中的用户v和用户x;Z是标准化常数;πvx是由式(2)所表征的uv到ux的非标准转移概率:
πvx=αpq(t,x)·ωvx,其中,
式(2)中,dtx表示用户t与用户x之间的最短距离,设定随机游走中最短距离不超过3;αpq(t,x)表示用户t游走到用户x的概率,p与q是控制参数;ωvx表示用户v与用户x的关系权重;
通过随机游走过程构建邻居用户集,定义表示用户的邻居用户集;
针对社交网络R=(U,E,W),构建如式(3)所表征的目标函数:
式(3)中,f是用户特征匹配函数;f(u)=[f(u1),...,f(ui),...f(un)]表示用户隐特征矩阵,所述用户隐特征矩阵f(u)是n×d的矩阵;f(ui)=(ai1,...,aik,…aid)表示用户ui的隐特征向量,所述用户ui的隐特征向量f(ui)是1×d的向量,aik表示用户ui的第k维特征偏好值;d表示用户隐特征数;邻居用户集的似然函数P(NS(u)|f(u))如式(4)所表征:
式(4)中,用户ui的似然函数是如式(5)所表征的特征点积单元化:
联合式(4)和(5),式(3)所表征的目标函数约简如式(6)所表征:
针对式(6)所表征的目标函数,通过随机梯度上升的方法不断优化,学习获得较优的用户隐特征矩阵f(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用户隐特征表示的网络群体形成机制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node2vec方法学习获得所述社交网络的隐特征表示;包括:
通过随机游走过程构建邻居用户集;
针对社交网络,构建目标函数;
由所述目标函数获得邻居用户集的似然函数;
对所述似然函数所表征的特征点积单元化;
通过随机梯度上升的方法不断优化,学习获得较优的用户隐特征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社交用户隐特征表示的网络群体形成机制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社交网络的隐特征表示生成不同影响机制下的网络;包括:
在初始时间t0随机选择m0个初始用户构建全连接网络;
计算时间t时产生的新连接数;
计算时间t时用户与用户的连接概率;
针对所述全连接网络和连接概率方阵,动态生成仿真社交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7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