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海真菌来源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0342.8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献文;邢翠平;夏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K31/343;A61P37/08;C12P17/18;C12R1/66 |
代理公司: | 44001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家鸣;胡素丽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蒽醌类化合物 抗过敏药物 真菌来源 式( I ) 深海 制备 可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真菌来源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深海真菌来源蒽醌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可用于制备抗过敏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微生物药物的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是指某种特定物质(如食物、药物等)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应答所致的可累及全身不同器官的可重复性不良反应,可引起荨麻疹、鼻塞鼻痒、喘息、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多系统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轻微的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
过敏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患者数量以百万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过敏的患病率不断升高,目前推荐的过敏治疗方法仍以严格禁止接触过敏原为主。但目前医学上能明确确定的过敏源种类有限,对于未明过敏源的过敏反应,仍是防不胜防。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希望能找到治疗乃至根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在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蒽醌类化合物及其盐类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具体地,上述蒽醌类化合物或其盐类可以用于制备抗过敏的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过敏的药物,其包括有效剂量的作为活性成分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所述“盐类”,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
本发明的蒽醌类化合物从深海真菌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发酵物中分离得到,经详细的结构解析,确定为结构如式(I)所示,化学式为C19H12O7。
经研究发现上述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可用于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药物。肥大细胞是参与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其胞浆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当受到免疫介导或药理性介导的刺激时,能发生脱颗粒释放各种活性介质,如组织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等,从而导致机体的各种过敏反应症状。进一步计算可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过敏活性,可用于制备和开发抗过敏药物以治疗过敏性疾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物;所述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保藏于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MCCC3A00050;
S2、将发酵物萃取,所得萃取物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蒽醌类化合物。
具体地,上述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将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加入燕麦中培养,加乙酸乙酯提取,经石油醚及二氯甲烷除脂,浓缩得到发酵粗提物;
(2)将步骤(1)中发酵粗提物进行硅胶柱分离,采用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
(3)收集步骤(2)中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20:80洗脱的馏分,进行ODS色谱柱分离,采用甲醇-水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
(4)收集步骤(3)中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至70:30洗脱的馏分,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分离,使用甲醇进行洗脱;
(5)合并步骤(4)中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蒸干后得到所述蒽醌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0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