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纤维素拟杆菌在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7577.2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9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揭著业;梁穗莎;夏慧华;邹远强;肖亮;贾慧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74 | 分类号: | A61K35/74;A61P9/00;A61P9/10;A61P3/04;A61P3/06;A23K50/50;A23K50/00;A23K10/18;A23L2/52;A23C9/152;A23L33/135;C12N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王正君 |
地址: | 51808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 杆菌 预防 治疗 心脏 疾病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解纤维素拟杆菌在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方面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解纤维素拟杆菌(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具有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涉及解纤维素拟杆菌(Bacteroidescellulosilyticus)在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脏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或心肌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CVD)是发达国家的头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也日渐普遍。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饮食热量增加但体力活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而迅速上升。此外,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可导致严重残疾,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沉重。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使心脑血管病成为本世纪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是,药物治疗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中成药其疗效大多不显著,治疗周期较长,不能彻底的治愈。目前市场上治疗冠心病的口服中药制剂主要以丹参制剂为主,如冠心丹参片(丹参、三七、降香油)、丹参片(丹参)、双丹口服液(丹参、牡丹皮)、丹七片(丹参、三七)、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等,均以活血为其主要功效。且上述药物中有些含有冰片,冰片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耗气伤阳,久服易致心脏功能减逞,同时对胃肠道刺激也较大,冠心病兼有胃炎、胃十二指肠渍窃、食道炎的患者,或属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均不宜选用。同时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会导致患者可出现腹胀、乏力等缺钾表现。
介入和手术治疗存在术后再狭窄和费用昂贵等问题,也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血管内脂质等再沉淀形成新的斑块,致使血管重新变窄、堵塞,心肌供血不畅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复发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无毒副作用的可有效治疗和/或预防心脏疾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心脏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纤维素拟杆菌(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的用途,用于制备组合物或制剂,所述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心脏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或心肌缺血性疾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选自下组: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CA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心肌缺血性疾病选自下组:局部缺血、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暂时性局部缺血发作、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心脏疾病选自下组: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CAD)、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脉斑块稳定(coronary plaque stabilization)、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暂时性局部缺血发作、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组合物或制剂还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血粘度过高。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血粘度过高指血粘度≥2mPa·s。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组合物或制剂还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脂质代谢性相关疾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脂质代谢性相关疾病选自下组:心血管疾病、肥胖、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