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线圈相位差实现中频电炉的低功率大搅控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6856.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威;李俊;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66 | 分类号: | G05F1/66;G05D15/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黄佳丽 |
地址: | 20141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电路 低功率 输入端 输出端相连 触发控制 控制电路 频率控制 相位控制 中频电炉 输出端 相位差 输出端连接 反馈电流 反馈电压 控制功率 输出控制 电磁力 模拟量 上下层 上线圈 下线圈 段式 绕制 叠加 | ||
1.一种利用线圈相位差实现中频电炉的低功率大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频率控制子电路、PWM产生子电路、PWM相位控制子电路和上下线圈触发控制子电路;
频率控制子电路通过反馈电流CURRENT和反馈电压VOLAGE获得控制功率并进行PI调节,输出控制频率大小的模拟量CONTROL;
PWM产生子电路的输入端与频率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接收控制频率大小的模拟量,PWM产生子电路通过控制频率大小的模拟量产生PWM1的信号;
PWM相位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与PWM产生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收PWM1的信号;PWM相位控制子电路通过PWM1信号产生一个滞后90度的PWM2信号;
上下线圈触发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与PWM产生子电路的输入端的输出端、以及PWM相位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收PWM1的信号和PWM2的信号;
上下线圈触发控制子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上线圈UP-COIL、下线圈DOWN-COIL相连,通过正负相位控制信号来分配PWM1信号和PWM2信号,分别驱动上线圈UP-COIL、下线圈DOWN-COIL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线圈相位差实现中频电炉的低功率大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其中,频率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功率控制电位器DIAL、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和第一电容C1;
第一芯片至少具有X1端、Y1端、OUT端、Z端;
第一芯片U1的X1端接入反馈电流CURRENT,Y1端接入反馈电压VOLAGE;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功率控制电位器DIAL的第二端相连,即与功率控制电位器DIAL的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
第五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芯片U1的OUT端、Z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地GND;
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相连;
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即为频率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控制频率大小的模拟量CONTROL;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GN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线圈相位差实现中频电炉的低功率大搅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其中,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AD532;
第一芯片U1还具有X2端、Y2端、-V端、+V端、Vos端和GND端;第一芯片U1的X2端、Y2端、Vos端和GND端接地GND。第一芯片U1的-V端接负电源端-V,+V端接正电源端+V;
功率控制电位器DIAL的第一端接正电源端+V,第三端接地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8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