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6327.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管学敏;倪连庆;杨鹏;邵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高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5H7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充电线 充电枪 充电桩装置 新能源汽车 电源模块 外壳内部空气 湿气 降低噪音 人身安全 散热机构 散热效率 收卷机构 外壳外部 背板处 绝缘皮 可收放 危险源 散热 收卷 破损 对流 应用 暴露 外部 威胁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电源模块、充电线和充电枪,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枪连接,所述充电线和充电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所述充电桩外壳内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卷充电线的收卷机构,所述充电桩外壳的背板处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本发明充电线可收放,避免暴露在外部的绝缘皮破损,从而形成危险源威胁人身安全,充电桩外壳外部空气与充电桩外壳内部空气不进行对流,不会有灰尘和湿气进入影响后续维护,提高散热效率,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减排、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而使用较多的是纯电动汽车,他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充电桩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配套设施,现有的充电桩装置的充电枪头连接线暴露在外,容易被人员踩踏、汽车碾压和动物撕咬等造成外部的绝缘皮破损,从而形成危险源威胁人身安全,而且充电桩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温升过快影响充电性能,存在安全隐患,而现有的充电桩采用的散热方式存在着散热效率低、噪音过大,难免会有灰尘和湿气进入影响后续维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外壳、电源模块、充电线和充电枪,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充电线与充电枪连接,所述充电线和充电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充电桩外壳的两侧,所述充电桩外壳内的两侧均设有用于收卷充电线的收卷机构,所述充电桩外壳的背板处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
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电机、卷绕盘、提升带、容纳仓、重力杆和一组上下相对设置的导向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卷绕盘的转轴连接,所述提升带的一端固定在卷绕盘上,另一端与设置在容纳仓内的重力杆固定连接,所述容纳仓的上部侧壁设有开口,一组上下相对设置的导向辊安装在开口处,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绕过重力杆从一组上下相对设置的导向辊之间穿过开口;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安装框架、循环液冷管、蠕动泵和热交换器,所述安装框架内设有液冷管铺设槽,所述循环液冷管包括左侧的吸热部和右侧的散热部,所述循环液冷管的吸热部铺设于液冷管铺设槽中,所述电源模块与循环液冷管的吸热部之间填充导热硅胶片,所述循环液冷管的散热部位于热交换器中,所述蠕动泵安装在循环液冷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重力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充电线位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辊上设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环形槽,所述充电线从两个导向辊的环形槽之间形成的空隙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外壳上还设有用于放置充电枪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处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板、活动板用于锁紧充电枪,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放置槽底部,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活动板,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活动板的顶部与充电桩外壳之间,所述活动板向外延伸出拉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活动板的端部均设有朝向放置槽槽口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仓开口外侧的充电线上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固定环、活动环、波纹管和压缩弹簧,所述波纹管套设在充电线上,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活动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固定在充电线外壁上,所述活动环套设在充电线上,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充电线上且位于波纹管内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活动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重力杆位于最低位置时,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活动环与容纳仓开口的外侧壁紧紧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液冷管左侧的吸热部和右侧的散热部均呈蛇形管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高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高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