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94640.7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5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鹏;褚效中;戴本林;赵伟;仲慧;张莉莉;殷竟洲;徐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1G5/02 | 分类号: | C01G5/02;B82Y30/00;B22F1/00;B22F9/24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ag agbr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该方法采用水热法以AgNO3、盐酸羟胺(NH2OH·HCl)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原料制备多孔Ag/AgBr纳米材料。具体方法是室温下将一定量AgNO3溶液、NH2OH·HCl溶液和CTAB混合后,充填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生成物经分离、洗涤,得到Ag/AgCl/AgBr前驱体,经氨水溶液进一步洗涤后,获得多孔Ag/AgBr纳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产品分散性好,非常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AgBr材料应用领域广泛。AgBr 作为理想的感光材料,用于照相技术、变色眼镜镜片和人工降雨的胶体材料。AgBr 还用作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染料、细菌灭活和CO2还原等领域都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性能。AgBr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AgBr材料的制备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郭林(CN103172106B)采用水热法以溴化钠、乙酸银、二甲基亚砜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制备棒状AgBr纳米材料。陈国昌(CN104096579A)以PVP和CTAB为表面活性剂,同时CTAB也是Br-的来源,在一定温度下使二者溶解在乙二醇中,加入AgNO3,反应得到Ag/AgBr胶体球。王永强(CN104815679B)将CuBr微球溶于乙醇,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溶解得混合液;随后向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反应得到AgBr/Ag多孔复合微球。
可见,现有技术中针对AgBr 制备的报道,工艺过程均较为复杂和繁琐;同时关于多孔Ag/AgBr纳米材料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反应工艺简单,为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一种便捷的合成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AgNO3、NH2OH·HCl和CTAB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首先制备出Ag/AgCl/AgBr前驱体,然后经过氨水洗涤去除前驱体中AgCl,获得多孔Ag/AgBr纳米材料。
本发明的多孔Ag/AgBr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室温,分别配置AgNO3水溶液和NH2OH·HCl水溶液,依体积比1:1混合均匀,形成白色AgCl悬浊液;接着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CTAB,形成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控制AgNO3、NH2OH·HCl和CTAB的摩尔比值,整个反应过程在300转/分搅拌下进行;
(2)将混合溶液充填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混合溶液占反应釜容积的60%,以5℃/分的加热速率升温至设定的反应温度,并在该温度下维持设定的反应时间;
(3)将生成物分离,用去离子水对生成物进行多次洗涤,得到Ag/AgCl/AgBr前驱体;室温,将Ag/AgCl/AgBr前驱体加入到一定浓度氨水中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分散功率为100瓦,得到均匀分散的悬浊液;Ag/AgCl/AgBr前驱体悬浊液经氨水超声洗涤30分钟后,即溶解去除AgCl;最终产物经分离、去离子水洗涤和干燥,得到多孔Ag/AgBr纳米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述AgNO3、NH2OH·HCl和CTAB的摩尔比值为3:3:1。
其中,步骤(2)中,所述设定的反应温度为170-190℃;设定的反应时间为6-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4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花状CuS自组装微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氧化锌及其低温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