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冷却机构及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6217.2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9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亮;贡晶晶;邵丹薇;刘明刚;聂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00;H01B7/18;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冷却 机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冷却机构及充电装置,涉及充电冷却技术领域。该充电冷却机构包括充电导线和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换热液体、换热排及换热泵;换热管形成于充电导线内部,且沿充电导线延伸,并容置换热液体,或者,换热管套设于充电导线,且换热管的内壁和充电导线的外表面形成容置换热液体的沿充电导线延伸的空间;换热管与换热排首尾连接,换热泵设置于换热管,并能够驱动换热液体在换热排和换热管内循环流动。充电冷却机构及充电装置能够对充电导线进行降温,减轻了充电导线的使用量,且其换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冷却机构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大型电动汽车充电,采用大电流的充电弓进行充电,随着快充对短时间内完成充电的需求,充电电流的数值进一步升高,为避免在导线通过较大的电流时,发生铜线发热,发烫,甚至烧毁的情况,所以在较大电流充电时一般会使用很粗的铜线,所以大电流使得充电导线变的很粗,但是,较粗的导线其重量较大,将影响充电机械结构的运行,并且承载这些导线需要设计更大的充电机械结构,增加了铜线的重量,设备成本和设备重量。
目前,为减少导线在大电流情况下的重量,部分使用软性多股铜线,来进行承载较大的充电电流;部分使用在铜线表面镀上低电阻率涂层(石墨烯材料等)来实现相同截面积的铜导线电阻率降低,以提高承载电流,但承载电流提升效果都不佳,并使得大电流使用的铜线越来越粗,大大增加了机械结构重量及运动阻力,并且,充电弓上所使用的带有涂层的导线的长度较长,其成本相当高。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充电冷却机构及充电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冷却机构,该充电冷却机构能够对充电导线进行降温,减轻了充电导线的使用量,且其换热效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能够对充电导线进行降温,减轻了充电导线的使用量,且其换热效率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冷却机构,包括充电导线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换热液体、换热排及换热泵;所述换热管形成于所述充电导线内部,且沿所述充电导线延伸,并容置所述换热液体,或者,所述换热管套设于所述充电导线,且所述换热管的内壁和所述充电导线的外表面形成容置所述换热液体的沿所述充电导线延伸的空间;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换热排首尾连接,所述换热泵设置于所述换热管,并能够驱动换热液体在所述换热排和所述换热管内循环流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液体为冷却油或者具有绝缘调节剂的水。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冷却机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换热泵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排的进液口,以检测流经所述进液口的所述换热液体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信息;所述主控制器被配置为依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换热泵的工作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换热风扇;所述换热风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换热风扇与所述换热排相对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换热排的出液口,以检测流经所述出液口的所述换热液体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信息;所述主控制器被配置为依据所述第二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换热风扇的工作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信号传输电缆
- 下一篇:新型无线收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