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4098.7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那平;鄂生平;李呈呈;韩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泰典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461;C02F101/2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酸含汞 废水处理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实现在强酸条件下去除废水当中的汞离子,并且实现汞的回收资源化。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置换:向高酸含汞废水中加入金属的粉末,搅拌均匀,过滤;步骤2重金属分离: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滤饼通过重金属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汞和所述金属粉末分别进行收集;步骤3电极还原: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滤液引入三维流化床电极装置中,对所述金属离子进行电极还原,实现所述金属离子再生重复利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乙炔气相法生产氯乙烯,即以活性炭为载体,吸附氯化汞作为催化剂活性成分,使乙炔和过量氯化氢在装有触媒的转化器中进行气相加成反应,反应温度160~180℃。因此,合成的粗氯乙烯中含有过量的氯化氢和升华的氯化汞。
国内氯碱企业大多利用活性炭吸附的办法脱除氯化汞,粗氯乙烯气体通过除汞器除去大部分汞,经过泡沫塔、水洗塔等脱酸系统,产生含汞废盐酸。据统计,年产10万吨的聚氯乙烯装置每年大约需要触媒120吨,脱酸系统形成的含汞废酸中汞含量约450kg/a,以2009年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580万吨计,脱酸系统每年大约有26100kg汞流失,汞污染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隐患。
随着汞供应量的逐年减少,对汞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依赖已成为电石法PVC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障碍。目前,国内虽然对汞污染的防治非常重视,但现有办法普遍存在处理效果差或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然而,随着国家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氯碱企业如果不能处理好副产盐酸和酸性水中的汞,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研究开发含汞废酸的汞回收技术,对降低汞污染,建立企业汞平衡体系,促进PVC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55158A公开了一种含汞废盐酸的回收处理工艺。其仅适用于对废盐酸中的汞的去除,且其对树脂再生及如何对汞资源重复再利用未提出新的设想。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102023A公开了含汞废酸和废水的除汞及汞回收工艺。其中需要将PH值调节到3-10之间,使得其中的酸无法被重复利用,浪费了大量资源。现有技术的细致描述。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无法实现汞的回收再利用。
2、成本高,废酸无法重复利用。
3、处理过程产生新的污染物,得不到充分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实现在强酸条件下去除废水当中的汞离子,并且实现汞的回收资源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酸含汞废水处理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置换:向高酸含汞废水中加入金属的粉末,搅拌均匀,搅拌速率300~500rpm/min,搅拌时间15~30min,所述金属的粉末加入量为所述高酸含汞废水当中汞总质量的1.2~1.8倍,所述金属为铁、锌、铜或铝当中的至少一种,搅拌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及滤饼;
步骤2重金属分离: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滤饼通过重金属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汞和所述金属粉末分别进行收集;
步骤3电极还原: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滤液引入三维流化床电极装置中,对所述金属离子进行电极还原,实现所述金属离子再生重复利用,所述滤液可回收再利用,所述三维流化床电极装置内电流密度为10~100A/m2,反应时间为0.5~3.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泰典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泰典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4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