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SIM卡终端的连接管理系统、用户终端及应用程序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1011.0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9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8 | 分类号: | H04W8/18;H04W76/1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陆文超;肖冰滨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理模块 连接管理系统 配置文件 运营商 连接管理服务器 蜂窝数据连接 基带处理模块 蜂窝网络 临时连接 应用程序 用户终端 预置 终端 网络连接技术 模块申请 随机选取 预先存储 下载 全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SIM卡终端的连接管理系统、用户终端及应用程序,属于电子SIM卡终端的网络连接技术领域。电子SIM卡终端的连接管理系统包括:连接管理模块,用于从预先存储的多个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中随机选取一个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 X;基带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Profile X建立所述连接管理模块与蜂窝网络之间的临时连接通道;以及连接管理服务器模块,所述连接管理模块通过所述临时连接通道向该连接管理服务器模块申请并下载当地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 A;其中,所述基带处理模块通过所述Profile A建立与蜂窝网络之间的蜂窝数据连接通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终端的全球蜂窝数据连接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终端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SIM卡终端的网络连接技术,具体地涉及电子SIM卡终端的连接管理系统、用户终端及应用程序。
背景技术
电子SIM卡指不使用传统可插拔SIM卡,通过软件替代传统实体SIM卡,通过电子卡远程下载至终端中(嵌入式UICC卡或者软件模块)并激活使用的方式替代传统可插拔SIM卡的功能,从而达到移动终端不用使用可插拔SIM卡亦可连上蜂窝网络的技术。
对于跨地区使用的移动通信产品,其使用的SIM卡,需要在制造环节将SIM卡以嵌入式UICC卡的方式内置在终端中,这样在生产测试环节就需要测试终端的蜂窝网络连接能力和基于蜂窝网络的应用(如远程诊断、个人娱乐),在SIM卡销售至某一个地区后,需要切换至该地区当地运营商的配置文件,因此嵌入式SIM(eSIM)技术能够使移动通信产品在销售给终端用户时(或之后)根据国家、地区、用户偏好、网络部署情况选择另外一个运营商并下载与该运营商对应的运营商配置文件至终端上的嵌入式UICC卡上并激活使用该运营商配置文件。
作为一种电子卡远程管理的实现方式,国际标准组织GSMA定义了两套eSIM远程管理技术标准:第一套标准为SGP.01/02,这是面向M2M的嵌入式UICC卡远程管理技术,其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由后台触发的一种基于嵌入式UICC卡的远程管理技术,每个嵌入式UICC卡内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并与指定的服务器进行绑定;第二套标准为SGP.21/22,这是面向消费电子的SIM远程管理技术,其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由终端触发的eSIM远程管理技术。
对于以上提到的两套eSIM远程管理技术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
第一套标准SGP.01/02定义了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这类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意味着唯一的预置号码,预置唯一号码的问题包括:
(1)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巨大,每张卡或终端上都预置一个独立并激活的运营商配置文件是一个巨大的码号浪费(IMSI、MSISDN、ICCID)。
(2)在终端、卡的产线上预置一个唯一可用的号码需要在产线上部署额外的工作,增加了生产成本;
(3)对于这些码号而言,需要是一个激活的状态,即需要在网络侧开通保证预置了该号码的终端能够连接蜂窝网络,对于提供该预置号码的运营商而言,网络设备是按照激活用户数、用户容量计算成本的,预置的激活号码越多,运营商成本越高,将转嫁到下游使用预置号码的环节;
(4)SGP.01/02中定义的预制号码需要与某一个SM-SR(eSIM平台)绑定,不够灵活。
第二套标准SGP.21/22尚无明确定义预置运营商配置文件的技术方案。
两套标准仅仅定义了eSIM远程管理的功能,限于在嵌入式UICC卡上实现电子卡功能,没有定义既可以面向移动通信终端又可以面向应用程序的移动连接管理服务,尤其没有对全球连接性有需求的移动通信终端和应用程序的移动连接管理服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1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