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数据重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7513.6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8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姜梦奇;刘喜恒;肖阳;王泽丹;叶玮;时逢峰;李六五;张红文;吴涛;龚姚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朱雅男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数据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震数据重构方法,属于油气物探工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实际炮检点关系以及虚拟的地下反射层构建格林函数,根据地震数据与格林函数生成虚拟多次波数据,根据计划炮检点关系以及虚拟的地下反射层构建逆向格林函数,通过逆向格林函数与虚拟多次波褶积并进行克希霍夫积分叠加获得重构地震数据,上述方案通过虚拟方式获得多次波,不需要地震数据中本身存在虚拟多次波,对输入的地震数据的要求较低,能够应用于对更广泛的地震数据进行重构,应用场景广泛,普适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物探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数据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野外地震资料采集中,由于地表环境复杂、障碍物密集,导致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容易缺失,对后期资料处理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对缺失的地震数据进行重新构建。
目前,为了解决缺失地震数据的重建问题,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含有多次波信息的地震道数据通过互相关算法来构建准一次波的方法,通过互相关算法将多次波降阶构建准地震道,用于弥补空缺地震道,达到地震道数据的重构效果。
上述相关技术所采用的地震数据重构法,输入数据中必须含有多次波才能进行数据构建,数据选择性低,使得该方法应用于场景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受限于选择地震数据方面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重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重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实际炮检点关系以及虚拟的地下反射层构建格林函数,所述实际炮检点关系是采集所述地震数据时实际设置的激发点和地震波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与所述格林函数生成虚拟多次波数据,所述虚拟多次波数据中包含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地震波沿所述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传播的波动数据;
根据计划炮检点关系以及所述虚拟的地下反射层构建逆向格林函数,所述计划炮检点关系是采集所述地震数据时计划设置的激发点和地震波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是所述计划炮检点关系中的激发点发出的地震波第一次经过所述虚拟的地下反射层反射到地震波接收点之间的路径;
根据所述逆向格林函数,从所述虚拟多次波数据中消除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对应的传播效应,获得重构的地震数据;
可选的,所述根据计划炮检点关系以及所述虚拟的地下反射层构建逆向格林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计划炮检点关系以及所述虚拟的地下反射层,确定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
根据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构建所述逆向格林函数;
可选的,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表达式为:
G-1(r,ω)=A-1·e-iωt';
其中,r是从实际地震波激发点到实际地震波接收点之间的距离;A是振幅算子,A=1/r;ω是实际地震波的角频率;t’是超前时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逆向格林函数,从所述虚拟多次波数据中消除所述逆向格林函数的射线路径对应的数据,获得重构的地震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虚拟多次波数据与所述逆向格林函数进行褶积计算;
将所述褶积计算的结果通过克希霍夫积分进行叠加,获得所述重构的地震数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与所述格林函数生成虚拟多次波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地震数据与所述格林函数进行褶积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7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