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6441.3 | 申请日: | 201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梅向东;马好运;翁爱珍;王留洋;闫俊杰;折冬梅;高玉林;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06 | 分类号: | A01N37/06;A01N31/02;A01N35/02;A01N37/40;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莴苣 协同剂 引诱剂 蛾性 碳烯 诱集 挥发物 羟甲基苯甲酸 应用 诱捕 虫情测报 寄主植物 重要意义 乙酸酯 质量比 诱剂 综合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包括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和协同剂,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成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六碳烯醛;所述协同剂选自寄主植物挥发物:正二十六醇和对羟甲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与协同剂的质量比为1:0.2~1.2。本发明提供的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可准确应用莴苣冬夜蛾虫情测报和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莴苣冬夜蛾(Cucullia fraterna Butl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幼虫为害葛芭嫩叶及花,同时也危害莴苣等蔬菜,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经济作物效益的严重损失。成虫在我国主要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江西、辽宁、吉林、浙江等省,吉林、辽宁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于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严重为害莴苣。成虫昼伏夜出,隐蔽性、趋光性强,对糖醋液具有良好的趋性。成虫防治难度大,可采用灯光诱捕和糖醋液诱杀,但因为环境条件限制,使得利用黑光灯、糖醋液防治有了局限性。传统多采用化学防治,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会使莴苣冬夜蛾产生抗药性,而且会使人们对作物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因此农业科学家逐渐将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
国内外对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更多害虫的信息化学物质不断被鉴定、合成和田间应用。虽然性信息素具有选择性强、微量高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只能诱杀同种雄性个体,针对单次交尾习性的种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在野生雌蛾种群密度较高时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以提高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的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包括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和协同剂。其中,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Z9-14:Ac),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所述协同剂选自寄主植物挥发物:正二十六醇和对羟甲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成分为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1:1:0.1
可选地,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正二十六醇:对羟甲基苯甲酸为20%~70%:30%~80%
较佳的,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正二十六醇:对羟甲基苯甲酸为35%~55%:40%~65%
优选的,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正二十六醇:对羟甲基苯甲酸为40%:60%
可选地,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2~1.2
较佳地,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4~1.0
优选的,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6
一种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含有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的诱芯上;或者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协同剂与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混合后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或者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和协同剂各自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再将含有所述协同剂的诱芯与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诱芯搭配使用。
上述的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诱芯在诱捕陌夜蛾中的应用,使用时,将固定了莴苣冬夜蛾诱集组合物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莴苣冬夜蛾的区域,用于莴苣冬夜蛾虫情监测和大量诱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6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甲戊灵在栝楼控秧上的应用
- 下一篇:乙醇酸盐配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