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2803.1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满科;袁相富;林昊;李红红;张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贺芹芹 |
地址: | 2503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桩桩 施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机械的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包括封盖、保护管、环向剥离件、钢丝绳、钢楔块和起吊吊环,所述保护管为柔性管,所述封盖的下侧套在保护管内,所述保护管套接在主筋的外侧,所述保护管下端面的主筋上设有两个环向剥离件,两个环向剥离件上分别设置有钢丝绳,环向剥离件的外侧设有钢楔块,混凝土的上侧设有起吊吊环。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钢筋笼加工;(二)钢筋笼安装;(三)基坑开挖;(四)钻孔桩灌筑:(五)基坑开挖,(六)混凝土环切:(七)桩头凿除:(八)桩头起吊。本发明用于快速分离钻孔灌筑桩桩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钻孔桩灌筑桩的施工中,目前常用的桩头凿除方法是:人工配合小型机具凿除,或在设计标高位置对桩头采用砂轮机进行环切,然后人工凿除超灌桩头保护层的混凝土,将主筋从侧向剥离混凝土,再将桩头混凝土分块清理。这种施工方法很容易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盲目的凿除桩头会对主体钢筋造成弯折损伤;2、桩头凿除时易造成承台以下桩身钢筋保护层开裂、剥落,造成主筋锈蚀,削弱桩基和承台之间的连接强度;3、凿除的大块混凝土外运基坑困难;4、工作环境差,施工时噪音大及粉尘多,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5、桩头凿除时间长,增加了基坑防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于快速分离钻孔灌筑桩桩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施工装置,包括封盖、保护管、环向剥离件、钢丝绳、钢楔块和起吊吊环,所述保护管为柔性管,所述封盖的下侧套在保护管内,所述保护管套接在主筋的外侧,所述保护管下端面的主筋上设有两个环向剥离件,两个环向剥离件上分别设置有钢丝绳,环向剥离件的外侧设有钢楔块,混凝土的上侧设有起吊吊环。
所述保护管和封盖均为塑料材质。
所述保护管为柔性的空心圆管,所述封盖为圆柱体的堵头,所述封盖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内凹的连接槽,铁丝将保护管固定在封盖的连接槽内,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与环向剥离件的上端重合,所述环向剥离件下端与桩头的设计标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每一件所述的环向剥离件均包括连接板、环形板和钢丝绳连接环,所述环形板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半圆环板,所述环形板的两端端面上分别的设有一个连接板,环形板的弧形面上设有封闭的钢丝绳连接环,所述钢丝绳连接环上连接有钢丝绳。
一种钻孔灌筑桩桩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钢筋笼加工;将加工好的钢筋笼的主筋上套入连接有封盖的保护管,(二)钢筋笼安装;在保护管下侧的主筋上将环形剥离件临时固定在主筋上,环形剥离件上连接钢丝绳,(三)基坑开挖;在地基上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基坑,并将已经安装好的钢筋笼吊至基坑内,(四)钻孔桩灌筑:钢筋笼安放到基坑后,将基坑内灌入混凝土,并在混凝土的上表面插入起吊吊环,(五)基坑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六)混凝土环切:将环形剥离件从灌筑后的混凝土中拉出,在混凝土上出现一个内凹的环形结构,(七)桩头凿除:钢楔块插入环形结构,人工凿除,(八)桩头起吊:直接用吊车整体垂直吊起起吊吊环,将桩头吊出。
步骤(一)所述保护管的下端面通过铁丝将保护管下侧口扎紧并绑在主筋上。
步骤(六)用挖掘机将钢丝绳分别向外侧拉伸,灌筑在混凝土中的两个环形剥离件分别的剥离出混凝土,环形剥离件拉出后,与环形剥离件高度相对应的主筋外侧的混凝土会随着环形剥离件的拉出而脱落。
步骤(七)钢楔块设有多组,并对称的向混凝土中心处施加作用力。
发明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发明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2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