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2672.9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申超男;刘夏冰;郑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罐本体 出油管 储油罐 储油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 沉积层 入油管 防油 沉积 油泵 节能环保 储油层 预热 加热 抽出 外部 延伸 流通 能源 环保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储油罐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包括:储油罐本体,所述储油罐本体的内部的有品分为储油层和沉积层,入油管,所述入油管从储油罐本体外延伸至沉积层中,出油管,所述出油管设置在储油罐本体的外部,油泵,所述油泵用于将沉积层中的底部储油抽出至出油管中,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入油管和出油管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用于预热流通的储油,解决了使用电力对储油进行加热浪费能源且不环保的问题,节能环保,保证了储油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油罐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
背景技术
储油调和就是将各种石油馏分进行产品特性的检测,根据产品特性如:密度、十六烷值、辛烷值、馏分温度、粘度、杂质含量等,根据以上指标,按照国标储油规范进行调和,使其在最低的成本达到国家标准燃油,调和中需要添加化工添加物(以液体燃料为主)、各种废油(废机油、轮胎油、塑料油等)进行国标或是非标调和,能够满足进口车、国产车、高速发动机、低速发动机等的使用,最后将调和好的成品储油使用储油罐进行储存;然而,成品油在储存期间,由于储油中的添加物密度不同或长期存放,使得储油罐中的上、中、下层油容易出现分层现象,从而导致各层油质量不一,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销售量。
中国专利CN201711287154.3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层结构的储油罐,通过设置有抽油管、排油管和循环泵,从而使得储油罐内的储油能够进行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储油中添加物密度不同或长期存放而产生的分层现象,从而使得储油的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但是通过设置有电磁加热层,使得储油罐能够根据需求保持储油所需的温度这样的方式浪费能源且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使用电力对储油进行加热浪费能源且不环保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通过油泵将沉积层中的底部储油抽出至出油管中,储油从出油管中流动至太阳能集热器中,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传递至其内的储油中对储油进行预热,加热后的储油通过入油管进入到储油层中以完成循环流动,本设备的加热设备设计采用太阳能集热方法预热流通的储油,无需电力供应,节能环保,保证了储油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太阳能集热的防油沉积储油罐,包括:
储油罐本体,所述储油罐本体的内部的油品 分为储油层和沉积层,
入油管,所述入油管从储油罐本体外延伸至沉积层中,
出油管,所述出油管设置在储油罐本体的外部,
油泵,所述油泵用于将沉积层中的底部储油抽出至出油管中,
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入油管和出油管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用于预热流通的储油。
具体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迂回分布的集热管,所述集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入油管和出油管连通。
具体地,所述集热管包括:外管、内管和设置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集热镀膜。
作为优选,还包括调温系统。
具体地,所述调温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信号反射模块、控温油箱、换热油箱和控制开关,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信号反射模块和油泵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信号反射模块电连接,所述控温油箱设置在出油管与集热管之间,所述换热油箱设置在集热管与入油管之间,所述换热油箱与控温油箱连通,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集热管中储油直接进入入油管中还是经过换热油箱后进入入油管中。
具体地,所述集热管与入油管之间依次通过延长管、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连接,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与换热油箱连通,所述延长管位于与第一直管连接处设有测温容纳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测温容纳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26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