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0637.3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舟;王波胜;肖仔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04 | 分类号: | F01P7/04;F16D3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9 | 代理人: | 胡仁勇 |
地址: | 325207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轴体 前轴体 衔铁 螺套 旋合 电控硅油离合器 隔磁垫圈 壳体 孔口 通孔 推杆 不锈钢材质 隔磁效果 推杆连接 轴向方向 刚性强 驱动轴 阻尼腔 滑动 前盖 前轴 适配 相等 轴承 体内 加工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包括壳体及前盖、位于其两者间的阻尼腔,还包括前轴体及后轴体,所述前轴体与壳体之间通过轴承适配,所述前轴体内设有可沿其轴向方向滑动的推杆,所述前轴体朝向后轴体的一端其中心设有衔铁孔,所述衔铁孔朝向后轴体的一端孔口处设有前旋合段;所述后轴体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朝向前轴体的一端孔口处设有后旋合段,所述前轴体与后轴体之间夹有隔磁垫圈,所述前轴体与后轴体通过旋于前旋合段及后旋合段上的螺套相连,所述隔磁垫圈及螺套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衔铁孔内径与螺套内径相等,所述推杆连接有衔铁,所述衔铁位于螺套及衔铁孔内。本发明具有驱动轴加工成本低,刚性强,隔磁效果佳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油离合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
背景技术
硅油风扇离合器,用硅油作为介质,利用硅油剪切粘力传递扭矩。风扇的转速是考虑在使用条件最恶劣时保证发动机不过热的条件下设计的,因此,在车辆通常行驶过程中,应该把风扇的转速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这样才能降低噪声,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离合器内部封有粘性流体(硅油),靠其剪切粘力传递转矩,传统的离合器前面装有双金属片,用其感应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温度,由此控制风扇工作腔内硅油量,只有在必要时,才能传递转矩使风扇旋转。
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结构包括驱动轴,驱动轴由发动机带动,在轴的左端装有主动盘,它随固定于驱动轴上随驱动轴一起旋转;驱动轴上还设有可相对于驱动轴转动的离合器壳体及前盖,其两者之间设有工作腔及贮油腔,主动盘位于工作腔内,在贮油腔内装有高粘度的硅油。贮油腔上的进油孔在常温时被控制阀片关闭,贮油腔的硅油此时不能流入工作腔内。工作腔内没有硅油,主动盘上的转矩不能完全传到前盖上,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当发动机负荷增大,冷却液温度升高时,通过散热器芯部气流的温度也随之升高。高温气流吹在双金属感温器上,使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带动阀片传动销和控制阀片偏转一个角度。气流温度超过65℃后,贮油腔上的进油孔被打开,贮油腔中的硅油通过此孔进入工作腔中。粘性的硅油流进主动盘与前盖之间的间隙中,将主动盘上的转矩传给前盖及离合器壳体,带动风扇高速旋转,离合器此时处于接合状态。进入工作腔的硅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外缘,通过前盖上的回油孔流回贮油腔,然后再进入工作腔。如此反复,形成循环。硅油在循环时将热量传给铸有散热片的前盖和离合器外壳而得到冷却,以避免工作时硅油温度过高。当发动机因负荷下降等原因,吹向双金属片感温器的气流温度低于35℃时,控制阀片将进油孔关闭,硅油不再进入工作腔,而原来在工作腔中的硅油仍不断地在离心力作用下返回贮油腔,直至排空为止。离合器此时又处于分离状态,风扇空转打滑。
但是双金属片感知温度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温度对其加热后才会产生动作,其灵敏度较低,因此就有了通过电磁控制的控制阀片,将阀片原有的转动开启改变为轴向滑动开启,而控制阀片的固定往往是在推杆末端设置一个卡槽卡上卡簧实现安装,这就使得卡槽在加工时的轴向精度要求就很高,加之推杆的动力是来源于衔铁,这对衔铁与推杆之间的固定位置也有了极高的要求,使得加工装配更为困难,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无法在装配时合理调节阀片在推杆上的轴向位置,尤其是在衔铁固定完成后,其固定位置直接影响到衔铁与卡簧之间的距离,如距离过短,阀片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时就可能会造成衔铁率先与驱动轴相抵造成阀片无法完全关闭;如距离过长,会使得阀片在弹簧的复位下完全关闭而卡簧与阀片之间却依旧留有间隙,使得推杆在工作时存在一定的无效间隙;同时由于电磁控制的阀片是通过吸引衔铁实现动作,因此需要让磁场在衔铁位置处形成回路,而传统的驱动轴既要保持强度,有需要保持隔磁效果,因此采用的是在驱动轴中间位置处通过摩擦焊的方式连接有一截隔磁材料,如不锈钢等材质,但是这会使得驱动轴的加工变得困难,加工成本直线上升,尤其是在国内当前的机加工环境下,摩擦焊设备配备并不全面,因此很多驱动轴就需要花费高昂的加工成本去找能完成摩擦焊加工的厂商进行生产,使得离合器整体生产成本上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车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式自行机械设备
- 下一篇:流量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