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自动遮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7777.5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龙;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晓龙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珑 |
地址: | 0657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动 遮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自动遮阳装置,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三通管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侧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遮挡片,所述三通管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与三通管连通,所述气缸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套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传导管。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遮阳装置通过温度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打开,当温度较高时,通过温度传递给气缸,使得气缸内的气体受热通入到遮挡片中,遮挡片内通入气体后,使遮挡片伸展开对汽车的玻璃窗进行遮挡,减少太阳光对汽车的直射,从而降低汽车内温度的升高幅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自动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被长时间暴晒后,汽车的温度将迅速升高,且比外界的温度高很多,所以当车被长时间暴晒后,汽车内饰件由于被太阳加热而发出塑料味,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容易导致车辆塑料件老化。尤其是车窗的密封圈长期直接暴晒,很容易出现老化、开裂,那么车窗的密封性能就会降低,就有可能会出现漏水、渗水现象,同时汽车的坐垫、脚垫等等一系列物件都含有较多的胶黏剂,而胶黏剂都是用尿素甲醛树脂来粘贴在一起的,所以暴晒之后坐垫、脚垫等物件有可能导致车内空气中的有毒甲醛含量暴涨,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最后有的人开车急,上车后直接开空调,然后就坐上座位去了,这极易导致痔疮等的发作;
但是现有的用于汽车遮阳的装置,大多数采用类似于遮阳伞的手动装置,通过遮阳伞对汽车进行遮挡,但是类似于遮阳伞的装置,无法自动撑开,使得使用很不方便,少数的采用自动打开的类似于遮阳伞的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用于汽车遮阳的装置,大多数采用类似于遮阳伞的手动装置,通过遮阳伞对汽车进行遮挡,但是类似于遮阳伞的装置,无法自动撑开,使得使用很不方便,少数的采用自动打开的类似于遮阳伞的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贵,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用自动遮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自动遮阳装置,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三通管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其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三通管的一侧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遮挡片,所述三通管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与三通管连通,所述气缸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套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传导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由连接杆、套筒和吸盘组成,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三通管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套筒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吸盘。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对称插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螺栓,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遮挡片由弹性塑料组成,所述遮挡片为中空结构,所述遮挡片内设有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端盖的下侧设有卡槽,所述导热片与卡槽卡接,所述端盖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传导管的一端插设在连通孔中并与其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首先遮阳装置能够自动打开,当温度较高时,通过温度传递给气缸,使得气缸内的气体受热通入到遮挡片中,遮挡片内通入气体后,使遮挡片伸展开对汽车的玻璃窗进行遮挡,减少太阳光对汽车的直射,从而降低汽车内温度的升高幅度;同时遮阳装置结构简单,通过简单的传动结构,使得遮阳装置在受热时,可以自动打开,方便遮阳装置的使用,同时成本较低;
2、其次遮阳装置在收起时,需要等到汽车内的温度降低的一定程度后,才能完全收起,所以可以阻止驾驶员直接上车后驾驶汽车,减少因为汽车坐垫高温导致痔疮等疾病发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晓龙,未经马晓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7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