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船及其自动回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45471.8 | 申请日: | 2018-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灿斌;周武西;仙清光;廖代翔;解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B69/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杆 收纳槽 船体 无人船 卡槽 停泊 自动回收系统 伸出 轮胎 动力连接杆 定位效果 机械结构 图像识别 一端设置 自动定位 伸出端 推进器 装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及其自动回收系统,其中无人船包括船体,船体一端设置有停泊块,停泊块上设置有停泊槽;船体底部设置有船底,船底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船体分别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处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船体远离停泊块一端上还设有第三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三收纳槽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第三动力杆,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两端分别伸出船底,且伸出的两端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轮胎、第二轮胎;第三动力杆两端伸出船体,且伸出端分别通过动力连接杆与推进器装配固定。本发明通过机械结构使得无人船可以进行自动定位,其定位效果远远高于通过图像识别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船回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船及其自动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控制技术的越来越成熟,AI技术取得较大的突破,无人汽车、无人船等已经属于相对成熟的技术。其具备远程控制、自动运行等特点。未来,无人船只、无人汽车一定还会替代目前主流的人为操控。
在公开号为CN106896815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停泊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实现无人船的自动停泊,在实际使用中确实活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技术只能针对理想情况,船只长时间航行后其外表面势必会被海里的生物附着,从而有可能掩盖用于定位的图案,这就会直接造成上述专利技术的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效果。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无人船及其自动回收系统,其通过机械定位的方式进行无人船停泊或回收,从而大大增加其停泊精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船及其自动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的船体一端设置有停泊块,所述的停泊块上设置有停泊槽;
所述的船体底部设置有船底,所述的船底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所述的船体分别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处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船体远离停泊块一端上还设有第三收纳槽;
所述的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第三收纳槽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第三动力杆,所述的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两端分别伸出船底,且伸出的两端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轮胎、第二轮胎;
所述的第三动力杆两端伸出船体,且伸出端分别通过动力连接杆与推进器装配固定,所述的推进器用于驱动无人船前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动力杆、第二动力杆、第三动力杆还分别与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另一端分别装入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第三导向孔,且与之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顶端封闭,且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弹簧和第一驱动弹簧;
所述的第二驱动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导向孔封闭端和第二导向杆端部贴紧,且第二驱动弹簧用于产生使第二导向杆向下移动的力;
第三驱动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导向孔封闭端和第三导向杆端部贴紧,且第三驱动弹簧用于产生使第三导向杆向下移动的力;
第一导向杆上套装有第一驱动弹簧,所述的第一驱动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三收纳槽内侧顶面和第三动力杆贴紧,且第一驱动弹簧用于产生使第三驱动杆向下移动的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顶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拉绳、第二驱动拉绳、第三驱动拉绳一端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三驱动拉绳另一端穿过导向孔,然后绕过驱动导向轮,最后与第三驱动绕绳筒连接固定且可缠绕在第三驱动绕绳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5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