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杀菌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41472.5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7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龙;黄永特;冯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C02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杯盖 紫外杀菌 杯结构 杯体 链接结构 杯口 杀菌 紫外线光源 杯盖内部 杯口位置 导光结构 反射结构 散射结构 杀菌效果 携带方便 无死角 杯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杀菌杯结构,包括杯体、杯盖以及杯盖与杯体的链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杯盖内部设有紫外线光源模块,于所述杯盖与杯体的链接结构上方露出杯口,于所述杯盖内侧设有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或导光结构。本发明藉由对杯口位置进行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杯口杀菌得以实现,避免了病从口入,可以明显地提高紫外杀菌杯结构的杀菌效果,实现对杯具的全方位无死角杀菌,结构简单,携带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消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紫外杀菌杯结构,该杀菌杯结构可以用于日常饮用水消毒、儿童饮水消毒以及户外水体消毒。
背景技术
紫外线消毒杀菌是一种非接触式一种物理消毒方法。我们把紫外线分为UVA(400~315nm)、UVB(315~280nm)、UVC(280~200nm)和真空紫外线(200~100nm)四个波段。这四个波段中,以UVC的消毒杀菌效果最为理想,因为该波段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自我复制的能力,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试验表明UVC紫外线对各种有害病毒、细菌、芽孢、寄生虫等有害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比如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流感病毒等杀灭效果优异。
在紫外发光二极管(英文简称UV LED)推向市场后,因LED体积小巧,使得紫外杀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中消毒杯具就是一种前景很好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杀菌杯,多采用在杯盖或杯底放置一颗或多颗UVC LED对杯体内壁和杯内的水体进行杀菌。这种装置能够杀灭杯体内壁上附着的和水体内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但是这种杀菌杯结构只是在传统杯具的结构上增加了LED灯及其供电、驱动、控制等电路,并没有针对紫外LED及杀菌位置、结构等进行优化,导致杯子杯口位置部分接收到的紫外线少之又少。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杯子杯体和杯口处为不锈钢材质,本身不透光,杯口外侧根本没有紫外线照射。而杯口处本身接触外部环境较多,容易附着有害微生物,又是接触人体的位置,所以作为应该重点杀灭位置来考虑。因此,该技术现状有必要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杀菌杯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紫外杀菌杯结构,包括杯体、杯盖以及杯盖与杯体的链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杯盖内部设有紫外线光源模块,于所述杯盖与杯体的链接结构上方露出杯口,于所述杯盖内侧设有反射结构或/和散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光源模块包括UV LED组件及其驱动控制与供电组件;杯盖的链接结构位于杯盖的下部,高度低于杯口需要杀菌的区域及UV LED组件发光位置;杯体与杯盖的连接处位于杯口外部;杯盖内侧与杯体链接结构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紫外线光源模块中的UV LED组件发出的紫外线一部分直接照射杯口内侧、杯体内壁和杯内的液体,一部分紫外线通过杯盖的内侧侧壁的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照射到杯口的外侧部分,优选反射率≥10%。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杯盖内侧及杯口外壁之间,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杯盖内侧除了紫外线光源模块用于出光的部位以外的任何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为一体式成型结构或是分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可以采用紫外高反射率或紫外高散射率的材料,直接涂覆于所述杯盖内侧侧壁,也可以采用其他化学或者物理沉积方式镀膜形成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于反射结构表面可以具备一定的散射涂层或者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散射结构,以达到使反射紫外线均匀照射到杯口外侧的目的,散射结构如点状凸起、凹陷、波浪状条纹、螺旋状条纹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反射结构或散射结构的形状可以设置弧形结构,以提高反射光线到达等,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杯体为不锈钢或玻璃或玻璃钢等,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41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单人泡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