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35523.3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舒建宇;符洪涛;史文杰;蔡袁强;倪俊峰;高紫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 试验桶 加固装置 阴极管 支撑座 排水 室内 程控电源 一端连接 加载架 弯折板 阳极板 压板 圆孔 结构稳定性 导线连接 底部中心 振动电机 正负极 插设 放入 内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试验桶、阴极管、程控电源箱和加载架,所述试验桶底部中心设有圆孔且试验桶内壁贴有阳极板,所述阴极管插设于圆孔上,所述阳极板和阴极管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程控电源箱的正负极,所述加载架包括支撑座、可放入试验桶内的压板和多个弯折板,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弯折板一端连接在支撑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压板上。该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电渗效率更高、结构稳定性好且实验结果准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加固土体试验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很多海涂围垦被开发为建筑场地,电渗技术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排水强化手段用于海涂围垦,但是单独使用电渗会存在固结不均匀、电阻过大、阳极与土体脱离等问题,严重影响电渗效率。
目前在海相土室内电渗排水加固试验过程中,加固界面减小电阻增大电流增大有效电势提电渗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注浆、堆载、间歇通电、电极反转、强夯,但往往实验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渗效率更高、结构稳定性好且实验结果准确的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方法。
为此,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试验桶、阴极管、程控电源箱和加载架,所述试验桶底部中心设有圆孔且试验桶内壁贴有阳极板,所述阴极管插设于圆孔上,所述阳极板和阴极管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程控电源箱的正负极,所述加载架包括支撑座、可放入试验桶内的压板和多个弯折板,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振动电机,所述弯折板一端连接在支撑座上、另一端连接在压板上。
所述压板为环形,所述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板之间通过连扳连接,多个连扳形成多边形。
所述阴极管由钢管制成,所述钢管上设有若干通孔,且钢管外包裹有500目钢丝网,所述500目钢丝网外包裹有500目滤布,所述500目滤布外包裹有固定钢丝。
所述阳极板为镀锌铁皮,阳极板与试验桶高度相差±5%以内,以确保电渗处处理土体的最大化,阳极与阴极上焊接导线接通直流电从而进行电渗排水,经过电渗水在阴极管内汇集,在阴极管下方放置储水容器收集排出的水。
所述振动电机的型号为YZS-8-2。
一种室内海相土电渗排水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阴极管插在试验桶的圆孔上,将阳极板内贴试验桶内壁上,在阴极管和阳极板之间分层填好试验土体;
步骤二:通过设置程控电源将通电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断电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
步骤三:在断电时间内开启振动电机5-10分钟;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阴极管底部的流出水量趋于零;
步骤五:在试验桶内对式样土体阵列取样,然后烘干测得所取样的含水率,在取样点附近测十字板剪切强度,得到电渗排水的加固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电流从试验桶内壁向中心流动,距离短,电阻较小,电渗效率高,振动平面与试验土体接触采用环形压板,当电渗过程中阳极板与试验土体脱离时,振动电机能够带动环形压板振动试验土体,使试验土体与阳极板接触更紧密,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和电渗效率,极大的节省了电费,提高了试验效率,而且加载架上的多个连扳形成多边形(六边形或者三角形等),使加载架的结构更加稳定,也使压板在振动时与试验土体接触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压板倾斜的现象,另外,阴极管从里到外依次包括钢管、500目钢丝网、500目滤布和固定钢丝,能够阻挡试验土体中小颗粒物质进入阴极管内,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5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