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30437.3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9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祖;顾陆铭;何金林;倪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50/403 | 分类号: | H01M50/403;H01M50/417;H01M50/411;H01M50/44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交联 线形 聚合物 多孔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烯烃交联剂为原料,在引发剂、致孔剂存在下,制备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烯烃交联剂为多乙烯基分子;所述致孔剂为纳米氧化锌;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分子量在100~300之间;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2~4):1;烯烃交联剂的用量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质量的10%~15%;引发剂的用量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及烯烃交联剂总质量的10%~15%;致孔剂的用量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质量的6%~30%;混合溶液的固含量为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室温下,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烯烃交联剂、致孔剂加入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涂平后,进行聚合反应,再经过后处理得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包括溶胀、稀盐酸浸泡、去离子水清洗以及烘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自由基引发剂;溶剂为混合有机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烯烃交联剂为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所述引发剂为光引发剂;所述溶剂为N, 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交联与线形聚合物的多孔性锂离子电池隔膜。
7.一种多孔性聚合物膜用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室温下,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发剂、烯烃交联剂、致孔剂加入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刮涂在平板上,聚合反应,得到多孔性聚合物膜用前驱体;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2~4):1;烯烃交联剂的用量为丙烯酸酯类单体质量的10%~15%,引发剂的用量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烯烃交联剂总质量的10%~15%;致孔剂的用量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质量的6%~30%;所述烯烃交联剂为多乙烯基分子;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分子量在100~300之间;所述致孔剂为纳米氧化锌。
8.一种如权利要求7制备的多孔性聚合物膜用前驱体在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或者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304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