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岸坡防护结构及河道岸坡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9725.7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4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念;井亚洪;向庆军;赵恒;石鑫;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防护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河道岸坡防护技术对原生态破坏严重甚至导致永久性破坏的问题,提供河道岸坡防护结构及河道岸坡防护方法。河道岸坡防护结构,岸坡坡面具有下凹形成的坡底坑;所述坡面的位于所述坡底坑之上的位置具有下凹形成的坡面坑;所述坡底坑内布设有石笼护脚,所述坡面坑内布设护坡段结构;在设置所述石笼护脚和护坡段结构后的岸坡坡面的外表面覆设有能够附着生长植物的种植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持有较高的护坡能力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小对河道原生态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具有生态环保性高、护坡能力大,且施工方便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河道岸坡防护结构及河道岸坡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河流护岸不稳定的现状,一般多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护坡形式,河流被人为渠道化,岸坡被强行硬化;不透水的圬工结构割裂了水体和土体的水力联系,隔断了河流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象遭到破坏,河流失去了美学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河道岸坡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河道岸坡防护技术对原生态破坏严重甚至导致永久性破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一种河道岸坡防护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岸坡防护结构,岸坡坡面具有下凹形成的坡底坑;所述坡面的位于所述坡底坑之上的位置具有下凹形成的坡面坑;所述坡底坑内布设有石笼护脚,所述坡面坑内布设护坡段结构;在设置所述石笼护脚和护坡段结构后的岸坡坡面的外表面覆设有能够附着生长植物的种植层。
本实施例中的河道岸坡防护结构通过在坡底坑中设置石笼护脚和在坡面坑中设置护坡段结构,然后覆盖种植层,在持有较高的护坡能力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小对河道原生态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具有生态环保性高、护坡能力大,且施工方便简单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坡底坑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坡面坑的底面为沿所述岸坡坡面的倾斜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石笼护脚和所述护坡段结构连接在一起,或者:
所述石笼护脚和所述护坡段结构在水平方向相互间隔,且所述石笼护脚的上边突出所述坡底坑并和所述坡面坑的下边高度平齐,形成三角形的空间,该空间中填充砂砾石回填段;且所述砂砾石回填段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护坡段结构包括在其沿坡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混凝土齿墙和在两端的混凝土齿墙之间的护坡体;
所述护坡体包括依次铺设于坡面坑的坑底面上的土工布层、砂砾石垫层以及石笼网层。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岸坡坡面为岸坡的原坡面或经开挖夯实后的基坡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石笼护脚通过堆叠的多个格宾石笼构成;
格宾石笼包括钢丝格网构成的外笼和填充于所述外笼内的石体。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坡面坑的坡底面的坡角为1:2。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护坡段结构的坡顶处设置为水平的截水步道,所述截水步道设有下凹的排水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河道岸坡防护方法,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9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