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8989.0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圣;董发明;辛强;洪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化 油菜 雄性不育 杂交 f1 种子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选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生产杂交F1种子的杂交制种方法,其具体方法为,在隔离条件下,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种子按特定比例混合,将混合均匀的种子播种于油菜制种区的田里,成熟时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混收,生产获得杂交F1种子。本发明育种程序简单,节约劳动成本,省钱又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菜杂交F1种子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生产杂交F1种子的杂交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杂种优势显著,一般可增产20%-30%,好的组合增产幅度可达50%,杂交油菜推广应用飞速发展,仅我国杂交油莱的面积已占油莱总面积的70%以上。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很多,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化学杀雄等。
油菜雄性不育包括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其杂交F1种子生产方法是将不育系与恢复系按一定的行比在田间种植,种子成熟时于不育系上收获F1杂交种子。其缺点是在种植时需要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一定的行比分开种植,收获时也要分开收割,或者在恢复系谢花后先将恢复系砍掉,种子成熟时于不育系上收获F1杂交种子。同时,在种子收获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管,以避免将父本恢复系种子混入母本不育系上所结的杂交F1种子中。显然,现有方法费时费力,劳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化的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生产油菜杂交F1种子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结合多年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研究经验,最终获得了如下简单高效的技术方案:
一种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选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生产杂交F1种子的杂交制种方法,其具体方法为,在隔离条件下,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种子按特定比例混合,将混合均匀的种子播种于油菜制种区的田里,成熟时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混收,生产获得杂交F1种子。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或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恢复系种子按适宜比例为80~90%:10~20%。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其中的隔离条件包括自然隔离、人工隔离。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其中人工撒播按每亩6000~30000株种植,机械或人工条播按行距为10~25cm,株距为5~15cm。
再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简化的油菜雄性不育杂交F1种子的生产方法,其中人工撒播按每亩20000-25000株种植,机械或人工条播的行距为16-22cm,株距为8-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杂交制种方法的进步性在于:
(1)播种时,传统方法是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一定行比分开种植,费工费时;本发明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混合种植,育种程序简单,节约劳动成本,省钱又省力。
(2)收获时,传统方法是将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开收割,或提前将恢复系砍掉;本发明是直接将不育系和恢复系混收,操作简单,进一步节约了劳动成本。
(3)由于恢复系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因此其不能正常结实,开花期会延长,有利于授粉,提高了F1种子产量。
(4)由于恢复系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因此其不能正常结实,从根本上减少了将父本恢复系种子混入F1种子中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8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