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8458.1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6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贺媛;张宏;苑沛霖;尹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11/10 | 分类号: | C08J11/1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武战翠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生物降解 地膜 降解 速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的方法,以田间已使用完毕的生物可降解地膜作为实施对象,通过对土壤中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等有益的微生物进行对比筛选,得出不同微生物对于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再根据地膜本身特性和降解时间要求,将上述对应的微生物制成制剂,通过喷洒方式喷洒于地膜上达到控制地膜降解的速度。本发明通过在适宜的时间加入微生物制剂的方法来调控地膜的降解过程,使地膜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或少发生降解从而保证农作物较好生长,而在农作物生长周期以后快速降解,不影响下个生产周期的农作物生长。该方法具有实现容易,针对性强,对环境无害,可操作性强,价格便宜,推广容易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中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涉及生物降解地膜,具体涉及一种调控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不但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存在的残膜污染已成为了制约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地膜不易分解的特性,导致土壤中未能清除的残膜会对土壤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一方面阻碍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渗透,影响土壤吸湿性,从而对土壤水分运动产生阻碍,使其移动速度减慢,水分渗透量减少;另一方面土壤中残膜会降低土壤通透性,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肥力水平,残膜的集聚影响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影响种子发芽和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
针对目前残膜造成的危害,世界各国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来研究消除或降低田间地膜残膜量的方法。机械回收法是目前的一种重要的地膜回收方式。根据我国地膜残留污染的特殊性,现已开发出了滚筒式、弹齿式、齿链式、滚轮缠绕式和气力式等残膜回收机具,但总体上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接受较为困难。同时,部分机型不适应当前的农业技术要求,作业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节约型地膜应用技术是另一种目前常用的地膜回收方法,选用厚度适中、韧性好和抗老化能力强的地膜,在第一年使用后基本没有破损,第二年可以直接在上面打孔免耕播种,减少地膜投入量和操作用工,达到省时省工和环保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减少了田间地膜的残留,但是回收的塑料地膜回收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较高,回收的地膜仍然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二次处理利用,依然不利于环保性的要求。同时,制约了农民生产的选择性。
可降解地膜的研究是目前对于农业地膜污染问题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法。采用可降解地膜,一方面可以实现地膜的完全降解从而解决残膜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地膜的回收部分,降低了人工成本。但目前可降解地膜的推广还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可降解地膜的普适性不好,安全期较短,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使得推广起来较为困难。对于地膜来说,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在使用周期之内,地膜不发生或者较少发生降解,以保证地膜的强度、阻隔性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而在使用周期后,可以快速无害的发生降解。但是,目前地膜的降解机理决定了地膜的降解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因此无法满足“可控降解”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控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的方法,通过在地膜使用完毕以后外加有益菌的方式来控制地膜的降解速度,加入的试剂对土壤和农作物无害且还对土壤和农作物起到一定的益处,无毒害、绿色环保。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控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度的方法,以田间已使用完毕的生物可降解地膜作为实施对象,通过对土壤中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等有益的微生物进行对比筛选,得出不同微生物对于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再根据地膜本身特性和降解时间要求,将上述对应的微生物制成制剂,通过喷洒方式喷洒于地膜上达到控制地膜降解的速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黑曲霉、绿色木霉、放线菌、假单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芽胞杆菌等作为微生物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8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