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2551.1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李娜;杨艳玲;张惠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2 | 分类号: | C02F1/02;C02F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生活热水 系统 银离子 热力 复合 冲击 消毒 控制 方法 | ||
一种用于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采用短时投加高浓度消毒剂与热力消毒过程相结合的冲击消毒方式,属于建筑生活热水水质安全与保障技术领域。在加热器出水管上设置消毒剂投加点,在线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热水回水泵后,在线流量检测仪设置在加热器进水管上。冲击消毒过程中采用分级调控模式进行消毒剂的投加:初始阶段以热水流量为主进行比例投加和控制;过渡阶段以回水管的热水温度为主、以冷水补水流量为辅进行复合控制;计时消毒阶段以冷水补水流量为主进行比例投加和控制。本发明提出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具有协调消毒作用、显著提高了热力消毒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技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生活热水水质安全与保障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生活热水是城镇二次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热水使用时与人体有直接接触,因此生活热水的水质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近年来,生活热水水质安全性受到了业界和用户的广泛关注。生活热水具有水温高、余氯含量低、水力停留时间长等特点,为生物膜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活热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远高于生活给水,据统计,约72%的微生物附着在管壁上,约26%的微生物在热水中,约2%的微生物在热水箱的沉淀物中,管壁生物膜中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等病原微生物,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生活热水系统与给水系统大多采用相同的消毒技术和方法,但由于水温和运行特性的显著差异,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定期进行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消毒、有效抑制热水中微生物生长及管壁生物膜形成、充分保障生活热水的生物安全性,是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迫切需求。
银离子消毒是一种有效的生活热水消毒方法,在国内外游泳池、热水浴池、桑拿、冷却塔等场所以及医院、宾馆、办公楼、公寓的冷热水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在40℃水温条件下,0.04mg/L银离子消毒30min即可对总大肠菌群实现完全灭活;0.05mg/L银离子消毒180min对生活热水中细菌总数和异养菌的灭活率可分别达到97.86%和85.71%。银离子消毒可以有效抑制管壁生物膜的形成、减少管道的微生物腐蚀。但由于生物膜结构较为密实,对内层微生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采用单一的银离子消毒技术需要提高银离子投量以达到理想的灭活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银离子的毒性风险。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水中的银离子限值为0.1mg/L;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银离子含量不得高于0.05mg/L。
热力消毒是生活热水系统定期采用的消毒方法,具有广谱性,可以有效杀灭水中各种微生物。70℃的热水能够达到很高的微生物灭活率,同时可完全杀灭生活热水中的军团菌,并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其繁殖再生长。通常,热力消毒的水温控制在60℃以上,必要时高达甚至高于70℃,很可能对人体造成烫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适宜长时间采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与单纯的热力消毒相比,复合冲击消毒可以在降低热力消毒水温的同时,保证消毒效果,减少高温热水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可以在相同温度的热力消毒条件下,达到更佳的消毒效果。银离子消毒效果随水温升高而显著提高,与热力消毒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采用在高温热水中投加银离子消毒剂的方式对建筑生活热水管道进行定期的冲击消毒,能够更有效地灭活热水中及管壁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生活热水系统的微生物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最大程度地保障生活热水的生物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控制方法,使得建筑生活热水系统能够更高效、更安全地进行消毒,取得更佳地消毒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2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的平衡式的涡轮机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