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及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921340.6 申请日: 2018-08-06
公开(公告)号: CN108935324A 公开(公告)日: 2018-12-07
发明(设计)人: 杨长明;董武子;聂绪明;王梅;谢辉;杜贵贤;李红伟;侯娟 申请(专利权)人: 杨长明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A01K63/00;A01K61/10;A01K63/04;A01K63/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23200 陕西省汉中市城***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鲵 水池 饵料鱼 养殖 苗种 生态养殖池 饵料 水质管理 室外 叶轮式增氧机 自然生态环境 白鲢 池底中央 活动闸板 间隔分布 水池中央 水温调节 饲料成本 养殖管理 规模化 排污管 养殖池 混养 草鱼 洞口 集污 鲤鱼 肉品 摄食 放养 生长 饲养 投放 回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包括一个圆形或方形水池,以及沿水池边上沿间隔分布的多个大鲵栖居穴,其特征在于:方形水池的四个拐角为圆弧形,所述水池的底部为锅底型,水池中央的深度为120-150cm,池底中央有集污坑,集污坑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水池中靠近池边处装有叶轮式增氧机;所述栖居穴的洞口朝向池内,洞口设有活动闸板,在栖居穴的侧壁上或上方装有供水管,栖居穴的顶部是活动的遮阴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的底部为硬化池底,上面铺有10-20cm厚度的河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栖居穴内空间的长度为150-250cm、宽度为80-150cm、高度为40-6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的外部设有一个竖井,排污管的末端管口向上置于竖井中,排污管的末端管口上插装有一根溢水管,竖井与外部排污渠相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坑的上沿设有筛网。

6.一种大鲵室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是按下述步骤完成:

(1)、在上述养殖池的水池中注入河水或井水至大鲵栖居穴水深至20-30cm,投放EM菌,并投施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和氮磷肥,调水至池水浮游生物丰富、透明度达20-30cm,然后投放花鲢、白鲢、鲤鱼草鱼等常规家鱼的水花或夏花苗种,按家鱼养殖方法,投喂饵料及投施发酵有机肥;

(2)、当水池中饵料鱼长到适合1年龄以上大鲵苗种能够吞食的程度时,即可放养大鲵苗种,放养密度按大鲵栖居穴面积算,体重达50g-250g的大鲵为30-20尾/m2,体重达250g-500g的大鲵为20-15尾/m2,体重达500g-1000g的大鲵为15-8尾/m2

(3)、补充投放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和EM菌,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投施一次所述的有机肥,低温季节每隔15-30天投施一次,每次投施有机肥以后及时加施一次EM菌,保持水质清新,EM菌投施剂量为每方水中含EM菌0.3-1.0ml;

(4)、每天早6-7时及晚8-9时开启增氧机增氧调水半小时,阴雨天根据饵料鱼反应情况,开启增氧机增氧,增氧机停机、水面平静后,通过排污管排污一次;

(5)、排污后及时补水至大鲵栖居穴水深20-30cm;

(6)、四季管理

(6.1)春末夏初阶段,保持栖居穴内的水深为20cm,做好巡夜观察,重点查看大鲵的活动、摄食情况及黎明时大鲵返回栖居穴的情况,当大鲵返回栖居穴后,放下闸板在栖居穴内检查大鲵苗种健康状况,若发现大鲵患病,将其捞出实施治疗,检查完后及时升起活动闸板;

(6.2)夏季阶段,根据大鲵摄食情况及水池内的饵料鱼密度,及时添加饵料鱼的水花、夏花、春片苗种,保持栖居穴内的水深为30cm,盛夏高温期通过供水管供应17-18℃的地下水给大鲵栖居穴降温至25℃以下;

(6.3)秋季阶段,保持栖居穴内的水深为20cm,加强池内饵料鱼的饲喂管理,加大EM菌的投施量并同时减少有机肥投施量,每7-10天投施一次EM菌,M菌投施剂量为每方水中含EM菌1-1.5ml,每15-20天对饵料鱼的配合饵料用含有三黄粉的中药制剂拌料投喂连续三次,预防饵料鱼细菌性肠炎等病,增加水池的排污次数,阴雨天延长增氧时间;

(6.4)冬季阶段,保持栖居穴内的水深为30cm,当水温低于14℃时,通过供水管供应17-18℃的地下水给大鲵栖居穴升温并保温;

(6.5)春季阶段,增量投施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和氮磷肥,调水至池水浮游生物丰富、透明度为20-30cm,然后投放花白鲢、鲤草鱼苗种,捞出偏大的及偏小的大鲵做另池分养,每个养殖池内大鲵的个头大小保持一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长明,未经杨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13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