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工艺规则与大数据的全流程产品质量溯源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20522.1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6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柳先辉;陈宇飞;沈嘉男;赵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30/00;G06F16/245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艺 规则 数据 流程 产品质量 溯源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产品质量管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工艺规则与大数据的全流程产品质量溯源分析方法,方法步骤主要包括:建立产品缺陷表征库、工艺流程监控、工艺评价、产品质量评估、查询产品缺陷表征库、数据表征逆向优化。本发明以全面检查代替抽样检查,提高评价有效性,避免不合格产品漏向用户。有效支撑后续产品改进和开发、规则优化、动态设计调整、余材匹配优化、优化取样等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质量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产品质量至工艺变量的全流程追溯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代制造业背景下,工业产品的结构以及其制造过程越来越复杂,产品的质量由零部件的生产以及装配等一系列流程所决定。不同流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每一流程都有相应的最佳参数,比如零部件尺寸是否在适当范围内;零部件是否有毛刺、铸瘤;焊接时间、温度等。要使产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需要对每一个零部件以及装配流程的参数加以控制。寻求每一个流程最佳参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参数的过程,残次品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当出现残次品时,我们就需要对残次品进行全流程溯源分析,锁定若干个参数不当的关键流程。
生产过程具体分为两种类型:离散型生产与流程型生产。离散型生产通常将产品分为多个零部件分别设计,再将这些分别制造的零部件组装成一个产品;而流程型生产在设计阶段就对最终产品进行设计,制造阶段由整体原材料在生产流程中逐渐分解为多个最终产品。此外,流程型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间联系紧密,一道工序的生产质量既受上一道工序质量信息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下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工序间有严格的顺序性。
目前的产品质量溯源分析方法是对产品以及过程信息进行编码,但编码仅仅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关键过程隐没于繁杂的编码中,对后续的质量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对工艺参数的编码有一定难度,其编码的范围需要人为依据经验划分。流程型企业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产品编码,用工艺卡、检验单等(纸面的或电子的)记录产品及各过程信息。但这种方法在生产流程十分复杂时可能遗漏一些重要信息,不能保证产品质量信息的全面追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原有模型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全流程大数据分析的,对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产品质量至工艺变量的逆映射的全流程质量追溯模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产品缺陷表征库:长期收集大批量缺陷样本,以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缺陷宏观特征,并根据文字特征与缺陷图片特征将缺陷归类。用微观分析验证的方法,逐步完善特征归类,固化质检标准的同时建立产品缺陷表征库。
具体做法为:此过程需要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图片数据人工转化出相对应的文字缺陷特征,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中,实现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功能,若只有文字缺陷特征亦可。
此时的产品缺陷表征库只是初步的,后面的步骤会进行补充。
2.缺陷原因追溯:对于疑难缺陷或新出现的缺陷,结合宏观特征,按批次进行排查,并对每个流程进行缺陷对应性分析。
具体做法为:在步骤1构建的已有产品缺陷表征库的基础上,对于新出现的缺陷个体,首先在产品缺陷表征库中利用MySql查询语句查询是否有同类型缺陷。若没有,应在产品缺陷表征库中补充关于此缺陷的图片信息、文字描述以及缺陷成因。
3.验证并确定可疑工序:通过过程工艺锁定可疑工序及异常范围,并通过批次再现或微观分析对该可疑工序进行验证。
具体做法为:
3.1通过过程工艺锁定可疑工序及异常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20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动产评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推送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