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炉翻转式对旋淬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5445.0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3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挚友合金钢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炉 翻转 淬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电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炉翻转式对旋淬火结构,其主要解决现有的电炉内部淬火结构不方便提料和自动卸料的问题,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同侧的一组对旋结构和驱动电机,该对旋结构由两个对旋轮和对旋轮之间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对旋轮上的翻转提料杆构成;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砂光机滚筒大多采用皮带传动带动水平移动,本方案利用结构简单可靠的对旋轮、连杆机构和翻转提料杆实现了工件淬火过程中的提料和自动卸料功能,相对于现有的复杂提料机,降低了结构成本,翻转提料杆上设有滑落面,在其上半部分朝上时实现提料功能,下半部分朝上时实现自动卸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炉翻转式对旋淬火结构。
背景技术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另外,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传统的电炉由炉底支架、加热炉体、移动式淬火水槽车、通风机构、料筐提升机构及电(温)控系统等部分组成,移动式淬火水槽车在提料步骤时通常需要人为参与,而且提料至水槽车后还需要人工卸载,才能将工件进入水槽内,无法自动卸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电炉翻转式对旋淬火结构,其主要解决现有的电炉内部淬火结构不方便提料和自动卸料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炉翻转式对旋淬火结构,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支架同侧的一组对旋结构和驱动电机,该对旋结构由两个对旋轮和对旋轮之间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对旋轮上的翻转提料杆构成,所述驱动电机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对旋轮竖直间隔设置且对旋轮的表面与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翻转提料杆设置在对旋轮周围且与对旋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连杆机构的中部连接且通过驱动连杆机构带动对旋轮相向旋转。
较为优选的,为了保证翻转提料杆在提料过程中既能受到足够的支撑力,又能在卸料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所述对旋轮上设有放置翻转提料杆的直角缺口槽,且该直角缺口槽的较长端面对提料过程中的翻转提料杆起支撑作用,该直角缺口槽的较短端面对翻转90度后的翻转提料杆起限位作用。
较为优选的;为了保证提料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翻转提料杆的端部周围设有挂住工件的环槽,同时为了能够实现翻转提料杆翻转至一定角度后工件能够自动脱落,该翻转提料杆的端部下半部分设有供翻转后的工件自由下滑的滑落面,该滑落面与翻转提料杆的端部光滑连接足以使翻转后工件脱离该翻转提料杆。
较为优选的;为了实现一个动力源(驱动电机)带动两个对旋轮转动从而使得提料效率更高且提高与驱动电机安装的便捷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轴连底座和轴连螺母,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长度均大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厚度之和且分别设置在对旋轮的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轴连底座连接,所述轴连底座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连接,所述轴连底座下部还设有安装轴,该安装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螺纹并能与轴连螺母可拆卸连接。
较为优选的;考虑到可以通过增大支架底部的接触面积来提高稳定性,所述支架为直角三角形且每个支架底部至少设有两个纵向支撑脚,所述支架的直角边朝向水槽车放置。
较为优选的;为了防止翻转提料杆轴向意外受力变形砸伤操作工,所述对旋轮两侧周围沿径向向外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饭的露出端位于翻转提料杆的两侧。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挚友合金钢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市挚友合金钢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5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