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继电器状态诊断电路及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3190.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1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丁更新;邬学建;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梁香美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状态 诊断 电路 电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状态诊断电路及电源,涉及电池管理的技术领域,用于检测电源的继电器状态,包括:电源电压检测模块、正继电器检测模块、负继电器检测模块、后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电源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正继电器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负继电器检测模块包括光耦、第四电阻、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后端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开关。通过电压采集模块采集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接收的电压、电源电压检测模块、正继电器检测模块、负继电器检测模块和后端电压检测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继电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状态诊断电路及电源。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随着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不断向电气化方向的深化,混合动力系统电池包设计方案中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逐渐呈现为分开的趋势。
这种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充电回路与放电回路相对独立,在放电过程中,充电回路不与电池模组连接;在充电过程中,放电回路不与电池模组连接。如果充电回路出现故障,也不影响放电回路的正常工作。然而这种设计方案中,继电器状态难以得到快速、准确地诊断。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状态难以得到快速、准确地诊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状态诊断电路及电源,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继电器状态。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状态诊断电路,用于检测电源的继电器状态,包括:电源电压检测模块、正继电器检测模块、负继电器检测模块、后端电压检测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继电器包括慢充正继电器、慢充预充继电器、放电正继电器、放电预充继电器、放电负继电器和充电负继电器,电源通过继电器、慢充预充电阻、放电预充电阻与负载连接;电源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电压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正继电器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第二开关的输入端、慢充预充电阻的输出端和慢充正继电器的输出端均连接,第二开关的输出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电压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三开关的输入端、放电预充电阻的输出端和放电正继电器的输出端均连接,第三开关的输出端、第三电阻的一端和电压采集模块的第三输入端均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负继电器检测模块包括光耦、第四电阻、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光耦的阳极连接,光耦的阴极、第四开关的输入端和第五开关的输入端均连接,第四开关的输出端与放电负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开关的输出端与充电负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后端电压检测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开关;第六开关的输入端与分流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放电负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六电阻;第六电阻的一端、电源正极和第四电阻的一端均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光耦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光耦的阳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3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