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激活型光热治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11027.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7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常;石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K11/06;A61K41/00;A61K4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任艳霞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活 光热 治疗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精准医学领域中的诊疗试剂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激活型光热治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肿瘤标记物硫化氢可特异性的与所述可激活型光热治疗试剂作用,生成在近红外区有强吸收的染料,且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光的特性。近红外光照条件下,新生成的材料可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热消融肿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准医学领域中的诊疗试剂开发,涉及一种肿瘤热疗试剂,具体涉及一种通过与肿瘤中富含的硫化氢反应生成光热材料,光照条件下实现热消融肿瘤目的相关材料的制备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发展有效的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肿瘤标志物介导的癌症精准检测及治疗是一种可靠新手段,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已发现多种标志物中,硫化氢在多种肿瘤过表达,是癌症诊疗的新靶点。通过设计合成对硫化氢能够选择性作用的智能材料,可以为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发明创新性的设计合成了基于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染料的智能型材料。癌细胞中过表达的硫化氢可特异性的与BODIPY中氯原子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导致硫取代的BODIPY的生成,从而在近红外区有强的吸收以及在近红外二区发光。近红外光光照下,新生成的材料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了硫化氢激活的近红外二区荧光介导的光疗。
本发明独创性的设计合成了一个能够与硫化氢作用的智能材料,根据硫化氢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实现特异性激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激活型光热治疗试剂,可与硫化氢作用的材料。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肿瘤中过表达的硫化氢激活的光热试剂的具体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独创性的设计合成了一个能够与硫化氢反应的材料。
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硫化氢的反应位点是BODIPY中的氯。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通过双键与BODIPY相连的基团为强拉电子基。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硫化氢可与氯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硫取代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的用途在于硫化氢引使得材料在近红外区有强的吸收以及在近红外二区发光。近红外光光照下,新生成的材料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了硫化氢激活的近红外二区荧光介导的光热消融肿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激活型光热试剂的制备方法,基于BODIPY染料的,其合成路线为:
本发明适用于光热治疗肿瘤材料的研发,通过肿瘤中过表达硫化氢激活光热材料达到热消融肿瘤的目的。研究表明肿瘤标志物介导的癌症精准检测及治疗是一种可靠新手段,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已发现多种标志物中,硫化氢在多种肿瘤过表达,是癌症诊疗的新靶点。通过设计合成对硫化氢能够选择性作用的智能材料,可以为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发明创新性的设计合成了基于BODIPY荧光染料的智能型材料。癌细胞中过表达的硫化氢可特异性的与BODIPY中氯原子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导致硫取代的BODIPY的生成,从而在近红外区有强的吸收以及在近红外二区发光。近红外光光照下,新生成的材料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了硫化氢激活的近红外二区荧光介导的光疗。因此本发明是基于根据胶质肿瘤中过表达的硫化氢,而构建的硫化氢可激活型光热材料,进而达到肿瘤检测与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11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曲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具有光活性的多联吡啶钌配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