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4815.0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萌;郑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信息系统 分布式信息系统 机房 子信息 部署 园区 单机 缓解 通信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信息系统包括多个子信息系统,所述多个系统分布式的部署在园区内的多个机房楼宇中,且每个机房楼宇部署一个子信息系统,部署在每个所述机房楼宇的子信息系统用于实现所述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的业务生产,本发明缓解了现有的信息系统采用单机部署方式导致的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在在金融、工商、保险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信息系统支撑所有业务运行,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意外停机,将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时,都需要经过专门设计减少系统故障时间,以保证其服务的高可用性。
现行主流高可用技术,根据保护范围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级别:关键配件配置冗余、服务器配置冗余、高可用性集群部署。其中高可用性集群因其能够实现单台或多台物理设备故障,故障时业务负载自动切换,成功率高,业务影响小等优越性能,在金融领域广泛使用。
因技术限制,高可用性集群均部署在单机房模块内部。其优点是网络连通方便,延时小,自动切换或漂移技术成功率高。缺点是无法抵抗例如模块汇聚网络故障、楼宇核心网络故障,火灾等模块、楼宇级故障或灾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以缓解了现有的信息系统采用单机部署方式导致的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所述信息系统包括多个子信息系统,所述多个系统分布式的部署在园区内的多个机房楼宇中,且每个机房楼宇部署一个子信息系统,部署在每个所述机房楼宇的子信息系统用于实现所述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的业务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子信息系统包括:第一子信息系统和第二子信息系统,所述多个机房楼宇包括:第一机房楼宇和第二机房楼宇,其中,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部署在所述第一机房楼宇中,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部署在所述第二机房楼宇中,且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和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均用于实现所述楼宇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的业务生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子信息系统包括:展示层集群设备、业务逻辑层集群设备、数据库层集群设备,其中:所述展示层集群设备用于实现用户接入和/或界面的展示;所述业务逻辑层集群设备用于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所述数据库层集群设备用于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用于为第一组用户提供用户接入和/或界面的展示服务;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用于为第二组用户提供用户接入和/或界面的展示服务。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双活的GTM实现网络充定向,以使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为所述第一组用户提供用户接入和/或界面的展示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集群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发送的交易访问请求;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集群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中的展示层集群设备发送的交易访问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信息系统还包括第一网络层;所述第二子信息系统还包括第二网络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层和所述第二网络层通过网络虚拟化方式Vxlan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络层包括:第一核心交换机层、第一汇聚交换机层、第一汇接交换机层和第一接入交换机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网络层包括:第二核心交换机层、第二汇聚交换机层、第二汇接交换机层和第二接入交换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4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