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及射频磁性卡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2936.1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0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球;詹其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电源 供应 系统 供电 装置 射频 磁性 卡片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线圈、参考线圈、供电驱动模块、辅助驱动模块、谐振频率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及处理模块。供电驱动模块驱动供电线圈。辅助驱动模块驱动参考线圈。谐振频率测量模块根据与供电线圈相关的容感参数测量判断供电线圈的谐振频率。电压测量模块追踪并锁定参考线圈最大的振荡电压。处理模块在判断谐振频率稳定且振荡电压下降超过特定比例时,使供电驱动模块处于不工作状态。本发明可判断射频磁性卡片的存在,避免供电装置的供电线圈产生的电源信号对射频磁性卡片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式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及其射频磁性卡片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中,是借由供电装置以驱动电路驱动供电线圈产生谐振后发送电磁能量,再通过受电装置的线圈接受供电线圈经谐振产生的电磁能量,以将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而进行电力传送。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射频磁性卡片的方式实现的智能卡,可利用例如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技术进行沟通。然而,多数射频磁性卡片仅需接收微小电磁能量即可驱动。当射频磁性卡片接收到过大的电磁能量时,将导致芯片毁损。如用户误将射频磁性卡片插入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的供电线圈上,且供电装置并未设置有侦测机制时,将容易在传送电源讯号时破坏射频磁性卡片的芯片。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新的应用于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及其射频磁性卡片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的缺失,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及其射频磁性卡片识别方法,以判断射频磁性卡片的存在,避免供电线圈产生的电源信号对射频磁性卡片造成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的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线圈、参考线圈、供电驱动模块、辅助驱动模块、谐振频率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以及处理模块。供电驱动模块电性耦接于该供电线圈,配置以驱动供电线圈。辅助驱动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参考线圈,配置以在该供电驱动模块处于不工作状态时,驱动参考线圈。谐振频率测量模块电性耦接于供电线圈,配置以根据与供电线圈相关的容感参数测量供电线圈的谐振频率。电压测量模块电性耦接于参考线圈,配置以追踪并锁定参考线圈最大的振荡电压。处理模块在判断谐振频率稳定且振荡电压下降超过特定比例时,使供电驱动模块处于不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在判断谐振频率稳定且振荡电压下降超过特定比例时,判断供电线圈的供电范围内存在射频磁性卡片。
在一实施例中,电压测量模块包含: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比较器。数字模拟转换器配置以产生参考电压。比较器电性耦接于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参考线圈,配置以接收参考电压以及振荡电压,以追踪并锁定振荡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比较器配置以根据振荡电压以及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以反馈机制控制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参考电压追踪并锁定振荡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含分压模块,电性耦接于参考线圈以及比较器间,比较器接收的振荡电压为参考线圈的电压的分压。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在判断谐振频率不稳定或振荡电压下降未超过特定比例时,使供电驱动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以驱动供电线圈传送电源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判断谐振频率是否与频率锁定值相等,并在谐振频率与频率锁定值相等时判断谐振频率稳定。处理模块在谐振频率与频率锁定值不相等时判断谐振频率不稳定,进一步将频率锁定值更新为所测量到最新的谐振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9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