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2395.2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鲁中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100 安徽省淮南市凤***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繁 香菇原种 菌种 栽培食用菌 当地原料 固体菌种 接种效率 生态效益 香菇菌种 培养基 发菌 原种 柳树 制备 制作 接种 封面 厂房 闲置 生长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当地原料资源丰富的杨柳树作为原种扩繁的培养基主要成分,能够为香菇菌种提供其生长所需的碳源,降低了栽培食用菌的成本,提高了其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香菇原种扩繁的方法,菌种原材料的制备成本低廉,具有接种效率高,接种后发菌迅速,封面快等优点,菌种周期比普通固体菌种生产方式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投产速度,减少厂房闲置时间,增加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菇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被誉为中国的国菇,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香菇总产量达 898.3万t,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4.97%。香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浙江省的龙泉、庆元、景宁地区,为“剁花法”,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1956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梅朋先生研制成功香菇木屑纯菌种,随后利用木屑成功代替段木栽培香菇,为现代香菇栽培奠定了科学基础。1982年福建省古田市农民彭兆旺创立了“木屑菌棒袋栽”技术,基本确定了我国香菇菌棒栽培的模式。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菌种的质量优劣是决定生产成败的关 键。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使我国迅速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目前,我国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与经营多为合并进行,即自产自销,但相关配套的菌种扩繁技 术却相对较为混乱,菌种来源不明,退化等问题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采用当地的新鲜杨柳树去皮,然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一定粒径的小颗粒,制成杨柳树颗粒待用;然后按照培养基的成分配比先将麸皮洒水后堆好放置3-5小时,让水分充分醒匀,控制一定的含水量,再加入其他成分杨柳树颗粒、石膏、石灰,搅拌均匀进行装袋,整个过程控制在9小时之内完成;
(2)装袋结束后马上进行灭菌,使用双开门高压蒸汽灭菌锅,先排放冷气,当冷气排完后在加温,升温至一定温度后保持8小时左右即可停止加温,进行保温10个小时,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后门,将剩余蒸汽排入预冷室,蒸汽排尽后将菌棒直接拉入冷却室进行冷却,待温度降至25-30℃时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接种;
(3)将冷却后的菌棒经过严格的消毒移入无菌室接种,接种时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种接种栽培,将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培养室,在20-28℃之间培养,40天菌丝即可长好发育成熟,可以使用。用500毫升原种接35袋栽培种,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步骤(1)所述的粉碎成一定粒径的小颗粒,是指粉碎成8毫米左右的颗粒。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步骤(1)所述的培养基的成分配比,是指杨柳树颗粒78%、麸皮20%、石膏1%、石灰1%。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步骤(1)所述的控制一定的含水量,是指控制60%左右的含水量。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步骤(2)所述的升温至一定温度后是指升温至100-110℃。
一种香菇原种扩繁的制作方法,步骤(3)所述的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种接种栽培,是指按照比例是指按照每500毫升原种接35袋栽培种的比例进行接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2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菇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金针菇”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