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培养室消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01029.5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0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正;洪鹏飞;李宝蓉;陈亮;洪龙杰;郑碧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N65/48;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2312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培养 消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室消毒方法,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包含臭氧消毒、中药喷洒与空气处理;其中中药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生姜2‑4份、苦参1‑3份、薄荷1‑5份、白头翁3‑5份、鸦胆子2‑4份、黄药子1‑4份、大黄0.6‑2份、菊花3‑6份、知母1‑2份、夏枯1‑4份草、马齿苋3‑6份、常山1‑4份、佩兰1‑2份、石苇2‑5份、桑寄生0.5‑2份。烟熏材料的重量份配比为:木屑15‑30份、氯酸钾5‑10份、苍术2‑8份、四氯间苯二睛30‑60份;杀菌效果好,对人体没有伤害,且无环境污染,可以有效改善食用菌培养室的环境,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多方位相结合杀菌,全方位的处理方式可有效的确保杀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室消毒方法,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各种食用菌是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如:菇形、菇盖、菌褶或子实层体、孢子和菇柄的特征,再结合生态、生理等的差别来分类识别的(见层菌纲、木耳目、银耳目、伞菌目)。
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香菇Vd原含量高达128国际单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VD,促进对钙的吸收。食用菌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种植户在室内培养食用菌,食用菌品质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基质、培育过程温湿度的控制,还有培育前的培养室消毒也很重要。
现有的食用菌培养室的消毒方法比较单一,不够全面,虽然先期的效果还可以,但是后期由于前期的消毒不完善而导致食用菌生长品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后期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前期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食用菌培养室消毒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食用菌培养室消毒方法包含臭氧消毒、中药喷洒与空气处理;
其中,臭氧消毒的步骤如下:
11、采用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水源;
12、对水源进行臭氧处理;
13、对食用菌培养室的土地采取臭氧水浇灌;
14、而后进行翻土、晒土、灌水操作;
所述中药喷洒的中药配方为生姜、苦参、薄荷、白头翁、鸦胆子、黄药子、大黄、菊花、知母、夏枯草、马齿苋、常山、佩兰、石苇、桑寄生;所述的中药成分的重量份配比为:生姜2-4份、苦参1-3份、薄荷1-5份、白头翁3-5份、鸦胆子2-4份、黄药子1-4份、大黄0.6-2份、菊花3-6份、知母1-2份、夏枯1-4份草、马齿苋3-6份、常山1-4份、佩兰1-2份、石苇2-5份、桑寄生0.5-2份;
所述中药喷洒的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1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